湖南文联 2025-10-23 11:24:01

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历史回响——从《沉默的荣耀》看先辈的生命献祭与家国情怀
文|杨金
近期热播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首次直面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的历史空白,主要讲述了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们为了新中国,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无畏潜伏、向死而生的悲壮事迹。
剧中“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独白,明确了剧集的悲壮基调,让观众的追剧动力,不再是猜测“结局如何”,而是陪伴英雄走完最后一程,感受他们在明知必死之局中每一步选择的沉重与光辉。

真实历史的原声讲述。创作团队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众多谍战题材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历史厚度与精神高度。一是人物原型真实。该剧基本上以真名真姓的原型人物重现历史,剧中从社会生态到人物的亲属关系、文墨字体等细节均有档案可考;剧组还辗转鼓浪屿、上海等地走访英雄后人,研读了许多尘封的史料,力求还原历史。如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核心人物不仅是历史真实存在的英雄,他们的生平事迹,包括赴台潜伏、传递情报直至被捕牺牲的整个过程,都在剧中得到郑重还原。二是情节主线贴合史料。剧情主线围绕吴石将军在台向新中国传递关键军事情报展开,朱枫在原交通员牺牲后主动请缨赴台,与吴石、陈宝仓、聂曦组成“东海情报小组”的情节贴合历史史料。剧中吴石唱歌仔戏《薛平贵与王宝钏》里的“我身骑白马走三关,我改换素衣啊,回中原”,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符合吴石作为福州人的身份背景和其内心对大陆的情感。特别是1:1比例复刻台北街头景象,从商铺招牌到行人服饰,每一处都透着岁月的质感,增进了历史的真实感。

独特的沉默叙事风格。《沉默的荣耀》叙事风格独特且富有深意,根植于对历史庄严本相的尊重,以克制深沉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角色内心的坚定。首先,该剧基于历史真实采用大胆的“失败叙事”,没有编织“逆袭胜利”的爽感,而是直面吴石等人“任务未竟、慷慨赴死”的悲壮史诗,让剧中每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常都因注定的结局被赋予千斤重担。然而,剧集并没有陷入“悲情宣泄”的窠臼,虽然在台潜伏期间,吴石、朱枫等核心人物因地下工作纪律要求几乎没有四人同时相见的时刻,创作者也并没有强行虚构交集,而是通过平行叙事与细节勾连,让吴石审阅战报的冷静与朱枫传递情报的惊险等场景形成呼应,在沉默中让观众感受暗潮汹涌和信仰的共振。其次,采用“负空间”声效、长焦镜头压缩空间等视听语言,在关键对话时突然插入钟表滴答声、远处电报声等环境音,强化人物内心的紧张感和时间压迫感;在跟踪戏份中,则用长焦镜头压缩空间,制造窒息感。此外,该剧还要求演员极致地控制微表情和肢体细节,让观众更能感受到隐蔽战线斗争的紧张和危险。如,吴石在金门失守却只能在记者前说违心话的那场戏,听闻同志牺牲,他先是静止了三秒,接着头轻轻往下一沉,连句台词都没有,这种克制真实的情感表达瞬间让观众泪目。

立体鲜活的人物塑造。《沉默的荣耀》扎根人性,成功让历史人物从档案中走出,成为与我们血脉相连、情感相通的生命个体。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坚决“去神化”,让主角实现多面性呈现。如,真实还原吴石非中共党员的身份背景,展现其政治立场坚定的深层动因——他身为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信仰觉醒于对腐败政权的失望与对民族未来的清醒认知。朱枫则突破了革命女性的刻板呈现,她作为“非科班”情报人员,其经济工作背景赋予她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共情能力。后来,为了守住组织秘密,朱枫选择吞金自杀这条极其痛苦的道路,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另一方面,配角形象鲜明,即使是反派也避免了工具化的呈现。如,地下党万景光虽然戏份少,但是他在剧中的表演,即使是零台词的场景,都能靠含泪的眼神、细微的面部肌肉变化,把对战友牺牲的悲痛、对任务的坚定很好地呈现出来,展现出地下工作者的严谨和使命感。又如,反面人物毛人凤阴险狡诈,面对谷正文时,眼神中透露出怀疑与震慑;面对上级时,又巧妙地展现出迎合与谦恭,让观众对毛人凤“笑面虎”的特质印象深刻。

“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沉默的荣耀》以官方叙事为骨、大众共情为桥,实现了官方纪念与大众文化记忆的深度缝合,让英雄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万千观众的精神视野,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归家”之旅。《沉默的荣耀》让我们知道,地下斗争从来不是一部爽剧,生活也并不总是充满转机和奇迹,我们需要足够的勇气来面对历史的本来,更应铭记那些真实的英雄们。因为今日的山河无恙,是隐秘战线的英雄们用绝密情报换取的战略先机,是英雄们用生命传递的解放密码,他们的荣耀从来不是在喧嚣中标榜自己,而是在沉默中坚守信仰!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