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2 10:47:05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通讯员 陈苏宁
“专家下基层,培训在一线,内容紧扣实际需求,学来的本事真管用!”10月21日,澧县澧阳街道水德庙社区党总支书记范连松在社交媒体分享的培训心得,再次引发全省村(社区)干部示范培训班学员的强烈共鸣。
10月17日,由省委社会工作部主办的全省村(社区)干部示范培训班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圆满落下帷幕。全省各地共有320名村(社区)干部在城乡一线的治理课堂收获了可复制、可操作的基层治理“方法论”。
9月9日上午,全省村(社区)干部示范培训班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开班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摄
从“课堂教学”到“现场取经”
9月10日,在衡阳县梅花村的民宿集聚区,80余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正围着“美丽屋场”项目负责人追问细节。“我们村也想发展民宿,土地流转怎么协商?”“游客来了怎么提供、管理服务?”面对连珠炮似的问题,梅花村党委书记刘准笑着掏出手机:“来,咱们建个群慢慢聊。”
这种“走着学、看着问、现场议”的教学场景,是今年湖南全省村(社区)干部示范培训班的新常态。今年9月以来,省委社会工作部分四批次在衡阳县梅花村、郴州市北湖区塔水村、古丈县古阳镇和张家界市永定区崇文街道先后开展培训,每个教学点都量身定制课程体系。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设在治理现场,让学员带着问题来、揣着答案走。”
全省村(社区)干部示范培训班第三期开班仪式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摄
在古丈县古阳镇,参训干部深入阳光社区,实地参观易地搬迁社区的治理情况,详细学习其就业安置的成熟模式与实践经验;在崇文街道禾家山社区航院宿舍小区,专业社工手把手教授“信托制”小区治理的操作模式。“以前培训是‘笔记记得满满,回去了就忘’,这次是‘问题现场解决,经验直接带走’。”吉首市峒河街道岩寨村党支部副书记石春燕如是说。
既有“理论大餐”又有“实践专餐”
翻开培训手册,本次培训的课程设置颇具匠心:既有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政策解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条文解析,也包含“罗江夜话”议事机制、“琅塘星”志愿服务模式的经验分享;既安排了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的专题学习,还邀请工作人员带来“信托制”“酬金制”小区治理实践、“社区合伙人”居民自治模式的现身说法,可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案例相结合。
“这种‘政策理论+实践案例’的课程组合特别解渴。”浏阳市古港镇梅田湖村党总支副书记周才艳说:“专家讲课帮我们‘抬头看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案例分享教我们‘低头拉车’,既对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又学到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金点子’和‘实招数’。”更让学员称道的是问题导向的课程设计——针对基层治理痛点,培训班专门设置“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土地流转风险防范”等实战课程,省司法厅专家还带来“程序观、依据观、平衡观、系统观”法治工作法。
“信托制物业与酬金制物业哪个更好?”在永定区的研讨会上,这个议题引发激烈辩论最终达成共识:基层治理需要多元“工具箱”。郴州市苏仙区东边江社区党总支书记段东霞说,在辩论中,她不仅厘清了两种物业模式的适用场景,更意识到“不能照搬外地经验,要结合社区人口结构、房屋年限、居民需求等实际情况选方法”。
培训班现场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摄
从“学一时”到“用长久”
这场培训既“充电”“补钙”又“加油”。参加完培训班的长沙市芙蓉区韭菜园街道蓉园社区党委书记李文芳表示,15堂干货十足的课程,不仅帮自己系统厘清了社区工作的政治属性、职责使命与方法路径,更为今后更精准、更高效地履职筑牢了理论根基与方法支撑。
“培训打破了我的思维局限。”张家界市永定区永定街道回龙社区干部田雨坦言,此次学习让她对社区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理论的认知更系统、更深入,还学到了全省各地的创新治理经验。如今,田雨已明确方向:既要把所学所思转化为实际行动,结合社区实际消化运用,更要针对自身法治观念、群众工作能力等短板持续改进,让知识真正用在日常。
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党总支书记肖文胜培训归来后,便从完善基层治理与做强集体经济两方面制定发展规划,既通过创新人居环境治理模式、打造乡村文化特色品牌、建设家风研学景点等举措优化治理,也推进土地流转规划、融合公共服务阵地、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以增强发展动能。
株洲市石峰区香樟社区的匡春梅则直接将学习成果纳入工作规划。通过培训认清自身不足后,她不仅激发了“比学赶超”的动力,更已着手研究物业模式适配性、计划引入专业社工服务机制,让培训所得快速对接社区需求。
为避免“学用脱节”,培训班专门建立长效跟踪机制,为“用长久”保驾护航。学员结业前需提交社区治理提升方案,后续还将定期开展“成果擂台赛”,倒逼学员把方案落到实处、把知识用出成效。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层治理提质同样关键在人。”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班首次采用的“沉浸式+菜单式+赋能式”模式,探索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培训,做到课程、师资、场地等培训资源共享,培训经费分级承担,并将在此后的省级示范培训班中继续坚持,通过“学用结合、长效跟踪”,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记者手记】
在跟随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这场培训引发的“化学反应”。当理论照进现实,当经验碰撞火花,基层干部眼中闪烁的不再是迷茫,而是笃定。这种“送教下基层”的培训实践,不仅缩短了知识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更诠释了“授人以渔”的深层内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得会”到“用得好”,湖南正在探索一条可复制的基层干部能力提升新路径。
责编:王振亚
一审:王振亚
二审:王文隆
三审:邹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