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2 08:44:3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卓萌 刘蓉 通讯员 蔡政
深秋,石门县白云镇竹坝桥村一片丰收忙碌的景象。天天火柑橘专业合作社内,工人们正熟练地将金黄饱满的柑橘打包、装箱,门外,货车整装待发。不远处的柑橘产业示范园里,橘树疏密有致,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果香。
“看这片园子,中间原本还有一行树,为了阳光更充足,我们果断抽掉了。”站在改造后的橘园里,竹坝桥村党总支书记晏学富说。他脚下这片果园,曾因过度密植而挤挤压压,“上肥、施药都不方便”。
作为石门县的传统柑橘产区,白云镇拥有3.4万亩柑橘。为突破柑橘品质参差不齐等产业发展瓶颈,在县里统一规划下,该镇以打造示范片为突破口,推动一场从“重量”到“重质”的种植革命。
“改造的核心就是‘密改稀’。”晏学富解释道,“过去每亩种70到80株,现在目标是控制在50株以内。”通过抽行减株、土壤改良和推广有机肥,原本拥挤的橘园变得通风透光,树势强健了,果实品质飞跃提升。“示范园亩产能稳定在2500公斤以上,甜度能达到13点多,果皮外观也更光滑漂亮了。”
晏学富坦言,变革之初并非一帆风顺。“年轻人接受得快,但老辈果农大多认为,80株比50株多,效益自然好。”如今,示范片的成果打消了疑虑。
“栽了这么多年柑橘,还没遇到过今年这样的丰收。”村民贾珍塔满心感慨。她家今年有2亩多橘园纳入示范片改造,往年枝叶蔽日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舒展开来、青枝绿叶的橘树和更加甜蜜可口的果实。全村首批实行“密改稀”的几百亩橘园成了活生生的样板,带动效应正从村组向全镇蔓延。
产业内在提质的同时,外在交通条件的巨变为白云柑橘插上了“出山”的翅膀。
今年9月29日,炉慈高速正式通车,距离天天火合作社仅20多分钟车程的龙王洞高速互通,成了白云镇柑橘外销的“黄金通道”。
“现在从龙王洞直接上高速,比起原先到澧县复兴厂或桃源盘塘上高速,能节省大约2个小时!”常跑河北专线的司机张利发对这条新路点赞。柑橘销售旺季,他每月要往返两趟,“不仅时间省了,路也更好走,更平坦安全。”
交通的便利直接转化为了市场的竞争力。“今年来的外地客商更多了。”合作社负责人老板廖基华证实了这一变化。品质提升叠加物流增效,让白云柑橘的吸引力倍增。
精耕细作的“密改稀”提质,四通八达的“高速网”助力,白云镇这个老牌柑橘产区,正通过县镇两级的科学规划和果农思想的积极转变,焕发出全新的生机。望着络绎不绝的运输车辆,晏学富信心满怀:“示范片的效果立住了,品质上去了,道路畅通了,相信咱们白云柑橘的品牌一定会越来越响。”
责编:卓萌
一审:卓萌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