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1 11:31:22
群山环抱的铃山中学,曾因地处偏远、教学质量滞后,陷入“学生往外走、教室空荡荡”的困境。然而,近十年来,这里却悄然上演了一场“逆袭”——中考成绩屡次位居全县前列,生源从流失到慕名而来,校园里书声琅琅、笑语不断。这一切,都与一位坚守二十载的教师息息相关——她就是双峰县铃山中学教育教学“主管”朱优生。

从“生源流失”到“慕名而来”
“最痛心的时候,一届学生不到六十人,一个班不到三十人。”朱优生回忆道。看着孩子们被迫远赴他乡求学,她暗下决心:“要以坚守为笔,以实干为墨,为乡村教育改写现状。”
十年前,朱优生接过教育教学主管的重担。从晨光熹微的操场到灯火通明的备课室,从逐题研磨的课堂设计到促膝长谈的心理疏导,她带领全校教师深耕不辍。几年后,坚持终见硕果:学校在全县中考综合评估中斩获四次第一、两次第二;曾有一届54名毕业生中,22人超越省级示范高中双峰一中分数线;全科合格率突破87%,打破了乡村学校“及格难”的刻板印象。
2022年,学校仅有7个一中指标生名额,却有19人凭实力圆梦。更令人振奋的是,生源困境彻底逆转。如今初一新生数量年年激增,本地学子不再“往外走”,周边乡镇甚至县城的学生也慕名而来。“校舍容量有限,我们不得不婉拒部分学子”,朱优生既欣慰又遗憾,“但这恰恰证明,乡村教育同样能办出彩。”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德育坚守
“乡村孩子缺失的不只是陪伴,更是理想信念的引导。”朱优生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容易沉迷网络、缺乏自信,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她坚持“德育为先”,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日常点滴。
每天晨练后和课间活动结束,她都会召集学生训话:从整理校服到遵守纪律,从表扬先进到提醒后进。有人觉得这样的“唠叨”耗费精力,她却说:“哪怕一百句话里只有一句走进孩子心里,哪怕一千次劝导只改变一个孩子的人生,这就是教师最大的功德。”
在她的带领下,教师们用耐心和爱心筑起“心灵防护墙”,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找回自信、明确方向。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团队力量
作为学校教学负责人,朱优生坚信“身教胜于言传”。十年来,她从未离开教学一线,始终坚守初三英语课堂。每年开学,她都会在教师会上立下“军令状”:“我任教的英语学科,在中心校排名必须稳居前两名。”
这不是一句空话。课下,她和年轻教师一起钻研教材、打磨课件;课上,她用生动的案例让英语学习变得有趣;每次月考后,她主动在教师会上“复盘”教学不足。她还坚持找每个学生谈心,鼓励优等生冲刺目标,帮助后进生重建信心。
这些举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团队:年轻教师主动请教,老教师学习新技术;课后辅导、谈心成了教师们的自发行动。行政命令少了,彼此信任多了,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越来越强。
“阅读+体育”打造乡村教育特色
“乡村教育不应是城市教育的‘低配版’。”朱优生从阅读和体育入手,打造学校特色。
她将“培养阅读力”作为核心品牌,全方位推广阅读教育。从每天固定的阅读课到毕业班的“短篇时文阅读”,孩子们在书香中打开看世界的窗户。坚持换来硕果:学校年年获评县级阅读教育先进单位,2020年更在全县初中阅读教育评比中位居第一。
她同样坚信“健康的体魄是成长的基石”。学校将每年11月定为“体育月”,组织各类竞赛活动。日常晨练和跑操要求“全力以赴,跑向未来”,毕业班学生“每天2000米跑步”雷打不动。“能在跑道上咬牙坚持的人,在教室里也一定能克服困难。”2022年,103名毕业生中42人体育满分,满分率高达41%。

二十年坚守,点亮更多未来
如今走进铃山中学,教室里的专注阅读、运动场上的欢声笑语、走廊里的灿烂笑容,共同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从“生源流失”到“慕名而来”,从“茫然无措”到“自信坚定”,这场乡村教育的“奇迹”背后,是朱优生和同事们二十年的坚守。
“最让我欣慰的不是成绩排名,也不是荣誉证书,而是看着曾经怯生生的孩子,如今能自信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朱优生说。
教育之路没有终点。未来,她仍将坚守在这片热土上,和同事们一起,做孩子们前行路上的引路人——用知识搭建通往外界的桥梁,用关爱点亮追逐梦想的灯火,让更多乡村孩子从这里出发,飞向更远的天空。
作者 洪银霞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