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冠霖 犇视频 2025-10-20 19:44:16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曾冠霖
湖南“布角蟾属家族”再添新成员。10月20日,记者从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该局联合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省南岳树木园等单位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Animals》上发表论文,正式公布一种新的布角蟾属蛙类——顾莵角蟾。这标志着湖南省已知的布角蟾属物种增至19种,进一步展现出我省两栖动物的丰富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南岳衡山发现的顾莵角蟾。石胜超 摄
新物种亮相:形态独特,仅分布于南岳衡山
据悉,此次发现由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省南岳树木园等多家单位联合完成,研究成果于9月19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Animals》。
2024年7月,南岳衡山保护区委托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石胜超博士团队开展“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专项调查”,在实地考察与样本分析中,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外形特征与已知物种不同的角蟾。通过系统的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对比分析,确认其为布角蟾属的新物种,并以发现地命名为“顾莵角蟾”。
目前已知顾莵角蟾仅分布在南岳衡山。旷一葛 摄
目前已知顾莵角蟾仅分布在南岳衡山,为地区特有物种。顾莵角蟾分布在海拔250米至1100米植被保存良好、水质优良的溪沟边,栖息在石缝、落叶堆或灌丛下。两栖动物对环境变化敏感,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顾莵角蟾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岳衡山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优良,展现了湖南丰富的两栖类生物多样性。
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蒲玲表示,特有两栖动物物种更容易受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下一步管理局将重点研究它们的种群动态与分布范围,为保护这些易危物种累积基础数据。
多样性跃居全国前列,湖南“布角蟾属家族”壮大至19种
布角蟾属隶属于角蟾科,全世界目前已知76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东南亚等地区。湖南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山地溪谷众多,为布角蟾属蛙类的栖息与繁衍提供了理想环境。
顾莵角蟾。匡代勇 摄
截至目前,湖南已发现19种布角蟾属物种,包括阳明山角蟾、衡山角蟾、幕阜山角蟾、舜皇角蟾、雪峰山角蟾、桑植角蟾、尾突角蟾、棘疣角蟾、湘南角蟾等,分布几乎覆盖全省主要山脉与自然保护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队就在永州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布角蟾属新物种“都庞岭角蟾”,同样发表于《Animals》期刊。该物种以发现地命名,主要分布于都庞岭低海拔溪沟湿地,属于局部性分布的特有物种。
专家指出,湖南地处中国中南地带,地形多样、气候湿润、生态系统类型丰富,为两栖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条件。布角蟾属物种的不断发现,不仅为研究中国特有两栖动物的进化与分布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凸显了湖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关键地位。
责编:曾冠霖
一审:曾冠霖
二审:丁鹏志
三审:张军
来源:犇视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