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丨上河溪的秋

徐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0 18:17:48

/徐柳

秋色无边,是桑植县上河溪最丰厚的信笺,蘸着山野间饱满的蜜意与丰足,一笔一笔写在金黄满溢的田垄与层林尽染的山梁上。溪水放缓了脚步,清泠透彻,缓缓梳理着倒影中的石拱桥与斑斓山影。整片土地仿佛沉浸在一场盛大而安宁的仪式里,呼吸之间都是熟透的芬芳——那是稻谷弯腰的沉实,是辣椒翻晒的炽烈,也是新榨菜油暖融融的醇厚。

熊家坪和东风坪的千亩田铺展到边,此刻被秋风点染成一片浓绿的景象。稻杆承载着沉甸甸的生命之重,化作丰收的稻谷颗粒归仓。阳光穿过云,将每一粒谷子都照得透亮,折射出琥珀般温润的光泽,远望时犹如大地铺满了细碎的绿纱。山谷间割净的田里,齐整的稻桩留存在湿润的黑土中,与散落的金色稻衣相映成趣,那是大地献给勤劳最简朴又最华丽的勋章。

屋场上的门前屋后宽敞的水泥晒场,此时化作了金池玉地。新收的谷子一箩筐一箩筐倾泻而出,铺展开去,厚厚实实,在秋阳的烘烤下蒸腾起谷物特有的暖香。农人戴着草帽,赤着脚,手持木耙一遍遍犁开稻浪,翻晒均匀。金粒在脚下滚动,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响,仿佛阳光本身有了触感。顽童们追逐着在谷毯上翻跟头,惹得老人笑骂;几只土鸡探头探脑,小心翼翼地翻啄遗落的谷粒。祖孙俩的身影在暖阳下拉得很长,老人指着晾在竹匾上圆鼓鼓、红艳如火的干辣椒,耐心地教孙女如何择蒂捻梗——那些火红,既是为寒冬准备的暖色,更是挂在墙头的乡愁图腾。日头渐西,谷粒在簸箕扬起的风头里,秕壳轻飏如金尘,坚实饱满的籽粒“唰唰”落回竹匾,堆聚成真正的小金山。待到余温尚存的新谷淌入粮仓深处,家家户户灶膛里柴禾噼啪作响,新米粥的醇香弥漫四野,那是土地慷慨的回甘在唇齿间流淌。

秋收不仅是稻粱之实,更是山林无私的奉献。坡地上,茶籽沉甸甸地压弯枝头,青褐色的果壳裂开细小的缝,露出乌黑油亮的籽仁。农人挎着竹篓,小心翼翼地采摘这酝酿了一年光阴的山珍。油坊里氤氲的蒸汽一日浓过一日,古拙硕大的木甑蒸腾着菜籽与茶籽的浓香,石碾吱呀歌唱,笨重的木榨发出沉闷有力的撞击声,金红色或琥珀色的新油,带着生命的温润从槽口汩汩流淌而出,那纯粹浓郁的油香,足以安抚整个冬天的寒凉。溪边路旁,更有农人扛回一捆捆沉甸的紫薯,堆在檐下,柴垛般整齐,那泥土的朴实气息里蕴藏着山野馈赠的另一种甘甜。

当日头隐入远山的脊线,秋日的上河溪便笼上了另一层温柔的面纱。溪边古石拱桥沐着夕照,桥身每一块石头都被岁月摩挲得光滑温润。流水澄澈如练,石缝里轻漾的水草间有小鱼灵动。三三两两的乡人劳作晚归,扛着锄头或挑着担子,踏着镀上金辉的石阶过桥归家。溪岸错落的石头墙瓦房,在暮色四合中次第亮起了灯,窗扉里透出的暖黄光芒,将溪水的倒影也点亮,一簇一簇地在汩汩水声里轻轻摇曳,像是星河坠入了尘世。灶房里,油锅翻炒着上河溪启炸,新榨油的奇香混合着柴火饭的焦香,在宁静的村落里弥漫缠绕。村头大樟树下,摇着蒲扇的老人望着起伏的群山剪影和灯火人家,眼角的皱纹里,盈满了无需言说的踏实与安宁——这片山水养活了祖祖辈辈,也守护着此时此刻弥漫在炊烟灯火里的和美暖意。

秋意,在上河溪的秋天里,早已不再是缥缈的思绪早已被大地铸成了金子般的谷粒,化作了山野流淌的浓油,沉淀在祖辈翻晒庄稼的手纹里,浸染在屋檐下那串串红透的辣椒里,更在每日暮色降临、炊烟漫起时每一扇亮着灯火的窗扉里熊熊燃烧,安静永恒。

责编:上官智慧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