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历史担当,衡阳交出“十四五”答卷

刘文     2025-10-20 17:47:44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0日讯(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文)10 月 20 日上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介绍衡阳过去五年的高质量发展情况,展现了衡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担当与成果。

衡阳是中央确定的国家区域重点城市,湖南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过去这五年衡阳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

衡阳如何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历史担当?

“十四五”以来,衡阳地区生产总值由2020年的3508.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491.7亿元,年均增速达6%(居全省第2),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去年获评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也是全省第五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此外,衡阳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从“十三五”末的1.81优化至今年上半年的1.61,稳居全省第一,是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观测指标。

2024年,衡阳高质量、高水平办好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酃湖公园以崭新面貌向市民开放,南岳里、东洲岛等一批文旅项目持续火热。“周末不忙、来趟衡阳”唱响省内外,衡阳旅发大会办会的经验成为示范。

“十四五”以来,衡阳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五年实现“双下降”,市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 以上,衡阳的天更蓝、水更清、岸更绿。

如何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做到“打基础、利长远”?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2023年,衡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全省率先获批,得到省领导高度评价,成为全省标杆。从去年开始,衡阳发展智能衡器 计量产业、培育人形机器人产业,首要的也是编制高水平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作为引领。

二是培育百(千)亿企业。百亿企业、千亿企业是一个地区能够跨越党委、政府任期的承载。衡钢产值从2020年88亿元到2024年146亿元;特变电工产业规模从2020年52亿元到2024年141亿元;当前,衡阳正“一企一策”全力扶持中核二七二、高诺铜业、株冶有色、水口山有色等尽快跻身百亿企业。

三是争取各类国省平台。衡阳相继获评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相继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等。下阶段,衡阳将切实挖掘各类国省平台的含金量,使之产生更大的现实推动力和生产力。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打基础、利长远,一个要义是加强制度建设,为长远发展夯实制度之基。 比如,在“五好”园区建设中,衡阳研究出台了《关于创建“五 好”园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园区18 条”),为衡阳“五好”园区稳健发展提供了长远支撑。通过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做法,更好地加强制度建设、凝心聚力,使这些制度成为未来衡阳高质量发展的基因。

五是厚植文化生态。在衡阳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上,形成了“追求卓越、攻坚克难、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衡阳精神品格。文化生态是能够跨越时空、激励前行的持久动力。

如何建设具有衡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如何建设具有衡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命题。近些年,衡阳“稳五进三布二”的现代化产业格局日渐清晰。

“稳五”指稳定五大优势产业,即输变电装备、盐卤化工、钢管及有色金属、 电子信息、核技术应用。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是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盐卤化工是衡阳百亿项目最多的板块,钢管及有色金属是衡阳百亿企业集聚的领域, 电子信息,衡阳主要依托富士康发展消费电子,依靠比亚迪发展汽车电子,扶持发展医疗电子。核技术应用是衡阳的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一集团一校一园”优势,不断扩充产业规模。

“进三”指进军智能衡器计量、资源循环利用、数字经济新兴产业。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是国家高度关注的产业,全省15个化工园区衡阳有4个,为这一产业提供了独特支撑。数字经济主要得益于衡阳建有“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 目前已集聚4862家企业。

“布二”指布局培育人形机器人和商业载人航天产业。润泽科技已在衡阳建设14万平方米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园,产业正逐步集聚。在商业载人航天方面,推动北京穿越者载人航天科技公司在衡阳落子布局。

责编:刘文

一审:刘文

二审:郭文雯

三审:张军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