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甸甸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10-20 15:47:2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一项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就是常称的“十五五”规划。
回望七十多年的漫长岁月,十四个“五年规划”标记着前进的每一步,中国写下了一部发展的长卷。每个“五年”不单是规划文件,更包含着中国把握机遇、面对挑战、谋划未来的独特方法论。

与历史同行,未雨绸缪的智慧。与时代同向,一张蓝图绘到底。
从“一五”到“五五”,中国建起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后的“六五”“七五”让中国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八五”“九五”期间,人均生产总值实现比1980年翻两番,迈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新世纪之交的“十五”到“十一五”,中国完成了从下中等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十二五”“十三五”时期,中国巩固了发展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如今的“十四五”,则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规划的演进,清晰折射着历史的变迁。从“计划”到“规划”,从微观干预到宏观治理,从具体指标到战略导向。可以说,这一系列五年规划(计划),集中承载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施政理念和纲领,它们的每一次调整与演进,都精准呼应了那个时代最迫切的发展主题与人民最热切的期盼。

环顾全球,制定发展规划的国家不在少数,但为何独有中国,能将治国方略升华为创造发展奇迹的重要密码?这背后,是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在发挥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让规划始终围绕民生福祉展开;“全国一盘棋”的考量,使得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可能。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国,“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哲学。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定力,让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从高处着眼,“全国一盘棋”协同;往深处着力,致广大而尽精微。
将恢弘的理想转化为清晰的中长期目标,将人民的期盼书写为具体可行的发展规划,再将宏图伟略一步步变为可感可触的现实。
这项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既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作为“领航者”把舵定向、稳驭舟楫,也依赖于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力量的同频共振、合力共为。
这种转化,靠的是科学的时序安排。每个五年规划都把握着发展的“节奏感”,在关键时间节点上作出精准部署。这种转化,靠的是理念的持续更新。从学习前苏联的五年计划,到形成与中国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的规划治理。创新应用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治理理论,并不断消化吸收全球经济社会理论创新成果。这种转化,靠的是指标体系的构建。它将宏观目标分解为可测量、可考核的具体指标。这种转化,还体现在发展任务的结构性安排、重大举措的谋划、重大工程的推进上。特别是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问计于民,让顶层设计与基层智慧相结合,成为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经过多年探索,中国已形成了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的规划体系。这套体系确保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总体到专项的步调一致,让五年规划真正成为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之所以能保持战略定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五年规划所提供的长远视角。在全局中定位、从战略上着眼、以人民为旨归。五年规划里,写满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记录着中国人民的奋进与跋涉。
历史的新一页,正在研墨起笔。我们即将迎来“十五五”,秉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的信念,保持“积跬步至千里”的恒心,中国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讲述五年规划里的时间哲学,继续为世界提供那份难能可贵的发展确定性。
责编:万璇
一审:万璇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