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代表小组新活力

周皎   人民之友   2025-10-20 14:55:57

“代表代表,散会就了”,曾是人民群众对少数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缺位的生动写照。过去,一些代表在会议期间积极建言、表现踊跃,可一旦闭会,便仿佛从公众视野中“消失”,履职缺乏持续性。

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重视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式、积累新经验。然而,组织体系不健全、活动开展不规范、形式较为单一、实际效果不彰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

新修改的代表法对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作出系统完善,强化了代表对本级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其中明确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受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组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为基本形式”。此外,还明确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根据地域、领域等”组成代表小组。这些规定为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工作提供基本遵循、指明实践路径。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支撑,代表小组活动则是代表履职的重要平台。深入贯彻落实代表法,激发代表小组新活力,推动小组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发挥代表在闭会期间的职能作用,已成为新时代各级人大必须答好的一道重要课题。

强化组织领导。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切实承担起对代表小组活动的组织指导职责,协助小组制定详细工作计划与活动方案,提供必要支持与保障,及时协调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要建立健全代表小组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活动规范与工作流程,确保小组活动规范有序开展。

科学组建小组。应依据“地域相近、领域相关、便于组织、尊重意愿”的原则,灵活组建代表小组,做到规模适度、就地就便、形式多样。可按区域(如社区、单位)编组,注重新老代表搭配、领导干部代表与基层代表结合,增强代表对当地情况的熟悉度,便于联系和服务选民;也可按专业领域、行业特点或特定群体进行分组,充分发挥代表的专业优势和行业特长,围绕特定议题深入开展调研与建言。

丰富活动内容。形式服务于内容,代表小组活动应注重形式多样与方法创新。除传统的学习、调研、视察外,可结合实际开展接待群众、专题研讨、志愿服务等特色活动。推动代表小组与代表联络站有机结合,实现平台共享、活动联动、融合发展。注重将小组活动融入基层治理实践,发挥代表在法治宣传、矛盾调解、文明引导、维护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提升活动实效。高度重视代表小组活动成果的转化运用,对形成的调研报告、视察建议、群众意见等,及时整理并按程序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建立健全意见建议交办机制,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对活动中反映的突出问题、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应及时向“一府一委两院”交办。完善跟踪督办与反馈机制,坚持一抓到底、持续监督,推动问题有效解决,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小组活动的公信力与群众的获得感。

加强能力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代表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不断提升代表的政治素养、法治意识和履职能力。鼓励代表加强自主学习,持续提升综合素质与履职水平。同时,健全代表履职激励机制,对履职成效显著、作用发挥突出的代表予以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作者单位:娄底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责编:郭宸

一审:郭宸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人民之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