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姜冰冰:以星为眸,重见三国——评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

  湖南文联   2025-10-20 12:16:09

图片

以星为眸,重见三国——评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

文|姜冰冰

当国庆档的银幕被各式题材的影片点亮时,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作为国内首部官宣立项的三国题材动画电影,它没有陷入对经典文学IP的简单复刻,而是以曹操为叙事主线,用细腻的笔触、严谨的考据与精良的制作,为观众铺展开一幅别样的三国画卷,让那些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如星辰般重新闪耀。上映首周票房便突破3亿,豆瓣评分稳定在8.2分,猫眼、淘票票等平台观众好评率超90%,成为国庆档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黑马”。这份成绩背后,是影片对历史的敬畏、对创作的真诚,它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历史人物,挣脱刻板印象的束缚,如星辰般重新焕发光彩,也为三国题材影视创作开辟了新的可能。

图片

在大众的固有认知里,曹操的形象早已被《三国演义》中“奸雄”的标签牢牢定格,多疑、狡诈、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三国的星空》却勇敢地打破了这层刻板印象,以“成长”为脉络,塑造出一个怀抱理想、忠于汉室的青年曹操。从讨董卓时的热血激昂,到迎天子时的深思熟虑,再到战官渡时的沉稳果决,影片细腻地刻画了他在乱世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让观众看到“奸雄”面具下,一个有抱负、有温度,也会迷茫、会动摇的鲜活灵魂。这种形象重塑并非凭空臆造,而是基于历史史料的合理推演,正如编剧易中天所言,“历史人物不应被单一标签定义,他们的复杂性才是最动人的地方”。与此同时,影片对汉献帝刘协的刻画同样令人眼前一亮。它摒弃了以往作品中“懦弱傀儡”的设定,将其塑造为一个深谙生存智慧的君主,甚至改编“衣带诏”事件,将其归为董承的密谋而非刘协本意。这种改编看似大胆,却为历史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解读,也让三国的人物群像更加立体丰满。

图片

严谨的历史考据,是《三国的星空》最坚实的基石。为了还原真实的汉魏风貌,编剧易中天带队采风6次,足迹遍布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湖北荆州、鄂州等三国文化重镇,累计参考100余家博物馆的资料。这份执着,最终化作银幕上一个个令人惊叹的细节,曹操身上的“玄铁鳞甲”严格遵循汉代铁甲形制,甲片的排列、纹路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宴会上出现的铜鉴缶,直接复刻自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器物上的纹饰、造型完美还原了汉代的审美与工艺;甚至连袁绍设宴时的饮食陈设,都细致地呈现了汉代“分餐制”的饮食文化。这些细节或许微小,却如同拼图的碎片,一点点拼凑出真实的汉魏时代图景,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温度。这种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在当下追求快节奏、娱乐化的影视市场中,显得尤为珍贵。

图片

作为一部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在制作层面同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全片超过1400个动画资产,背后是制作团队无数个日夜的打磨。其中,袁绍设宴与官渡之战两场戏,堪称视觉与叙事的双重巅峰。袁绍设宴的场景,不仅在道具、服饰上还原汉代风貌,更通过镜头语言营造出豪门贵族的奢华与压抑,摇曳的灯火、精致的食器、群臣的神态,每一个细节都在暗示着袁绍集团表面的鼎盛与内部的暗流涌动。而官渡之战的呈现,则将动画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影片没有陷入“大场面堆砌”的误区,而是通过对战术的细致拆解,展现三国战场的智慧与残酷:圆阵的严密防守、横矛冲锋的锐不可当、左右夹击的战术配合、霹雳车的威力震慑、夜烧乌巢的惊险刺激,不同的视觉语言与战术侧重,让整场战役层次分明、节奏紧凑,既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又让观众感受到古代战争的谋略与血性。这种“既有场面,又有细节”的制作水准,让《三国的星空》在动画电影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图片

导演袁原曾说:“三国是乱世,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个人都像星星,组成了那片璀璨的星空。”《三国的星空》正是以“星”为喻,用动画的形式,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个动荡却充满激情的时代。它没有刻意美化历史,也没有回避人物的复杂性,而是以客观、理性的视角,让历史人物走出文学的滤镜,以真实的姿态走进观众的心中。当银幕上的曹操望着星空沉思,当官渡的烽火照亮夜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成长,更是一个时代的沧桑;不仅是一场场战役的胜负,更是一群人在乱世中对理想、对信念的坚守。

图片

或许,《三国的星空》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在熟悉的历史故事中,看到了不熟悉的人物温度;在震撼的视觉体验中,感受到了历史的深度。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三国时期的另一扇门,让我们得以以“星”为眸,重见那个英雄辈出、星光璀璨的三国。在这个娱乐化盛行的时代,这样一部尊重历史、打磨细节、传递温度的动画电影,值得每一位观众走进影院,细细品味。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