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 铸牢党性之基,涵养清廉之风

    2025-10-19 09:42:51

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其稳固程度直接关系到党的作风建设成效。从立身之根本到立业之根基,从立言之准则到立德之标杆,党性始终贯穿其中,串起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只有筑牢党性基石,方能根治“四风”痼疾、涵养清廉之风。

以党性立身,答好“忠诚之问”。“立身”之道,在于守正。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对党员干部而言,以党性立身,就是要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极少数党员干部或是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暧昧、立场摇摆;或是宗旨意识淡薄,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在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漠视群众利益,甚至侵害群众利益。答好“忠诚之问”,必须从加强党性修养入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紧密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

以党性立业,答好“作为之问”。“立业”之基,在于实干。以党性立业,就要强化责任担当,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躺平心态,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问题往外推;有的缺乏斗争精神,在原则问题上同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不坚决、不彻底,导致上级决策部署落空、事业发展受阻。答好“作为之问”,必须强化责任担当。要发扬斗争精神、磨砺斗争意志、锤炼斗争本领,面对矛盾和问题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坚决破除形式主义的虚浮做派,彻底摒弃官僚主义的衙门习气,善于在危机挑战中捕捉先机,于时代变局中开拓新局。

以党性立言,答好“真诚之问”。“立言”之要,在于笃行。“一言不实,百事皆虚。”以党性立言,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坚守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说实话、办实事。凡事要多点勇气,敢说真话;多点底气,敢说实话;多点正气,敢说硬话。传承“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优良作风,大兴调查研究,将基层实践作为立言基石,坚持用数据说话、以事实论证。敢于在思想交锋中亮明立场,旗帜鲜明批驳错误观念,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剖析事物发展的根源本质;时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守住底线,自觉规范各类言论,在一言一行中维护党员干部形象;善用群众语言阐释政策方针,以“土话白话”贴近群众,实事求是推动工作开展。

以党性立德,答好“操守之问”。“立德”之本,在于修身。在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道德败坏,生活作风不检点,贪图享乐、奢侈浪费,严重违背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求,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答好“操守之问”,必须加强道德修养。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良好的家风涵养清正的党风政风。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加强党性修养永无止境。通过以党性立身、立业、立言、立德,从政治立场、责任担当、行事风格、道德修养等多个方面不断强化党性锻炼,才能从根源上纠治不正之风,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长沙市委党校教研部主任)

责编:孙乾丰

一审:孙乾丰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易博文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