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桃坑乡:“三个一心”助推“移居”到“宜居”,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8 12:09:5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唐瑞 曹文威 晏广祺

2007年以来,为建设洮水水库,桃坑乡8800余名老百姓“舍小家、顾大家”,移民后靠或安置至县城边缘;近年来,桃坑乡以人民为中心,锚定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立足洮水水库移民群众长远发展,以三个一心为笔,绘就出从住有所居住有宜居迈进的魅力桃坑新篇章

一心为民,党建引领强根基绘就为民实景画一是筑实战斗堡垒强队伍。积极探索党员双重管理机制,将社区流动党员纳入闭环管理,让党员深度嵌入社区治理一线,有效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作用弱难题。如今,参与基层管理的党员已增至72人,其中46名双重管理党员成为骨干力量,这支生力军的充实,不仅壮大了基层党员队伍,更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扎根群众、落到实处,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活力。二是延伸服务触角优机制。积极推行三融四联工作机制,以组织联动、属地联络、分类联系、事项联办搭建起党群连心桥党员干部常态化到村组、社区,开展政策宣讲、矛盾调解、困难帮扶等服务,将党建活力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社区设立乡情联络站,派驻乡骨干力量驻点一对一解决移民群众水土不服难题实现服务零距离三是激发治理活力促自治。在移民社区构建社区两委负责+村级党组织负责+网格负责三级网格管理模式各级负责人牵头开展民主协商,有效解决交通堵塞、公共卫生管理等社区小事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良性自治生态。

一心富民,产业赋能拓新路,铺展富民增收画一是做强社区经济,就近稳就业盘活社区及居民闲置房屋设立共富工坊发展移民产业园,大力招商引资,成功引进20余个服饰加工企业,每年为社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余元解决移民群众就业岗位800余个促进移民增收真正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二是盘活山林资源,生态能致富充分利用本地楠竹、油茶、中药材等资源优势,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群众抱团发展目前全乡楠竹约有15万亩,油茶种植2亩,持续发展中药材、菌菇等种植,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三是推进三社合一,电商扩销路积极推进三社合一发展模式建立层级联动电商直播体系,探索党委引导、政府搭台、社区牵线、村民唱戏联点机制注册专属商标助力客家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拓宽销路,预计促进农户年均收3万元以上。

一心民,服务优化增福祉,勾勒民幸福画一是推动前置服务,听民声。在社区设立桃坑乡人大代表联络站,每周安排驻站代表接待群众,在最近距离聆听移民心声。今年以来,累计接待群众120余人,收集意见建议20条,解决实际问题15件,用行动筑牢党和群众的连心桥二是探索飞地治理,解民忧。针对社区治理服务不便、权责不清的痛点,在县城设立政府移民办事处,为群众提供保办理、政策咨询、事务代办等一站式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推进移民社区土地权属变更与行政管理权限移交,彻底补齐基层治理短板。三是完善配套设施,暖民心。在社区建桃坑卫生院分院、户籍室,实现基本医疗、户籍办理不出社区联合申报移民美丽家园项目建设,争取5500万资金对乡村产业、道路、绿化等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四是传承客家文化,守乡愁。每年举行一届迎新春客家民俗消费活动以社区广场地摊经济推广酿豆腐、蜂蜜、客家腊肉等客家美食;通过BA”“拔河比赛助燃活动热度,引发全县关注村晚”“村厨争霸”“送春联等文艺活动,推动非遗传承与群众互动融合,增强移民归属感和文化认同,实现服务暖心文化双提升。

移居安置之需宜居品质之求,变的是移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生活品质,始终不变的是桃坑乡党委政府为民初心未来,桃坑乡将继续以三个一心、以乡村振兴为纸,在社区治理上做、在产业发展上做、在文化传承上做,奋力绘就一幅群众安居、产业兴旺、文化鲜活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责编:张咪

一审:张咪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