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8 10:26:45
杨小燕 陈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培养指明了方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风起云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新模式、新生产方式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培养具备跨界融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教师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其教育理念的迭代更新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培训,是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应加快职教队伍教育家精神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塑造,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和创新活力。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近年来,我国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双师型”教师占比持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助力产业升级、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仍存在不少短板,比如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偏差尚未完全扭转,部分群体仍抱有“职教低人一等”的刻板印象,导致少数职教教师职业荣誉感不强,甚至出现教学热情减退、重技能轻育人等问题,亟须以教育家精神校准职业航向。应紧扣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实、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四大内涵破题。一是以“心有大我”立心。通过学习黄炎培、陶行知等职教先驱的报国精神,引导教师认清职教在强国建设中的价值,增强职业荣誉感、认同感。二是以“行为世范”正身。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考核核心指标,树立“德技双馨”标杆。三是以“启智润心”赋能。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提升教师将德育融入技能教学的能力。四是以“求是创新”提能。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让教师在参与企业项目中感受职业价值,最终形成“爱教、乐教、善教”的良好工作状态。
提高职教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打造专业化的职教队伍。提升队伍专业水平的核心路径,在于从构建跨专业协同建设机制、依托区域名师网络工作室、整合跨校企资源共享平台三个维度,构建贴合产业需求、注重实战能力的培养模式。一是构建跨专业协同建设机制,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以建设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师团队为核心目标,紧密围绕“专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主线,聚焦各行业对智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跨专业协同建设路径。顺应产业融合趋势,深入剖析“人工智能+”与多领域的内在逻辑,如智能制造领域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的结合等。突破传统专业边界,整合人工智能与机械、电商、新能源等领域优质课程资源,开发跨专业融合课程模块。组织不同专业教师合作开展教学资源开发与教材建设,搭建跨专业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课程内容互通互补。通过协作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升其技术应用与教学创新能力。二是依托区域名师网络工作室,显著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由名师引领组建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域的名师网络工作室,汇聚多方力量,涵盖财务会计、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多专业领域;统筹兼顾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采用“线下+线上”融合方式,协同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改革实践、技术攻关与课题研究等活动,既扩大名师工作室的辐射范围,又推动教师形成教学研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发展态势,助力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提升。三是整合跨校企资源共享平台,着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依托区域内产教联合体,推动高校与产业园区内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的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集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实施校企人才互派计划。一方面,设置产业教授岗位,聘请企业技能大师到校开展师资培训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度参与技术研发与项目实践,确保教师及时掌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精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孙乾丰
一审:孙乾丰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易博文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