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末考试民生答卷来了①|老年食堂喷喷香@湖南日报头版要闻

刘永涛 曾楚禹 万丽君 董元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7 06:24:10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10月17日01转05版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全省各市州社区街巷,走进乡村田间院落,聚焦民生关切,记录一系列生动的“出卷”“答卷”“阅卷”故事。这些故事,源于脚步的丈量,成于真情的书写。即日起,湖南日报推出《“十四五”期末考试民生答卷来了,请您阅卷》栏目,敬请关注。

雨花区新聚园社区粟塘小区是湖南最大的公共租赁小区,如何解决小区众多老年人吃饭难题?请看——

老年食堂喷喷香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永涛 曾楚禹 万丽君 通讯员 董元君

每天吃饭本是平常事,但对很多老年人而言,尤其是高龄、空巢、失能人群,吃饭却成了烦心事。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党和政府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民生工程。

一批扎根长沙市居民小区的老年食堂,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幸福”的味道。

10月16日,新聚园社区老年食堂晚餐准时开餐。图片均由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远志 摄

【时代命题】

湖南最大公共租赁小区,老年人吃饭难题曾经无解

“书记,我们社区什么时候能建个食堂?”长沙市雨花区同升街道新聚园社区粟塘小区熊燕忠,曾多次追问社区负责人。

新聚园社区副书记赵慧对66岁的熊燕忠印象深刻,这个平时话不多的娭毑,为了吃饭这件事,别提多操心。

吃饭问题让熊燕忠犯愁。儿子在外务工,老伴前两年过世,她独自生活,腿脚不便,常常“煮一锅饭吃一天,炒两个菜管三餐”。

这样的生活困境,在粟塘小区并不少见。

粟塘小区是湖南最大的公共租赁小区。6000余套公租房、廉租房内居住的,主要是来自长沙市内五区40个街道、近200个社区的低收入群体及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超过120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145人,独居老人1369人。

“我腿脚不好,拎不动菜”“我有糖尿病,要定时吃饭”……随着高龄、失能、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妥善解决好辖区内老年人吃饭问题,异常迫切。

赵慧说,每年的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大家提得最多的就是老年人吃饭的问题。

新聚园社区并非孤例。以长沙中心城区、人口大区雨花区为例,截至2024年底,该区老年人口(60周岁以上)19.6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15.13%,其中东塘、侯家塘、砂子塘三个街道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0%,助餐服务已成为老年人的普遍需求和热切期盼。

老人着急,社区犯难。开办老年食堂,好处显而易见,但难处也实实在在摆在面前:合适的场地难寻,社区也没有可供使用的公共建设资金和改造资金。

场地和资金问题一日不解决,老年食堂建设就难以提上日程。

老人们的期盼,成为很多社区的“心病”。

【政府作答】

社区“让地”,把便捷舒心留给老年人

80平方米的新聚园社区老年食堂,交通方便,老人们自带茶水,围坐在一起聊天、拉家常。

“社区将自己的办公区域,让给我们作了用餐场地。”多位老人向记者讲起社区“让地”的故事。

2022年,新聚园社区班子调研发现,位置便利、空间合适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一楼服务大厅,是理想的老年食堂场地。

“我们搬!把最方便的位置让给老年人用餐!”社区班子达成一致:压缩办公面积,将原来近1000平方米的办公区减至480平方米,搬到二楼,一楼“黄金位置”腾出来,改造成老年食堂。

场地有了,办事大厅的搬迁、改造资金成为摆在眼前的又一难题。

2022年11月,长沙市人大代表李红易提出《关于长沙市公共租赁房小区社会治理和服务的建议》,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三级检察院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协调会议。

长沙市、雨花区两级民政、残联、住建等部门联动,加大政策倾斜,畅通申请审批渠道,将社区一楼大厅改造为老年食堂,二楼改造为办事服务大厅,三楼改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并在楼栋东北角加装无障碍电梯。

食堂建好后如何运营、由谁经营?社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组织居民代表、业委会成员公开招标,最终选定得票最高的福轮社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2023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新聚园社区老年食堂开张,当天近130位居民热热闹闹前往就餐。

新聚园社区“让地”,是因地制宜探索老龄助餐服务的一个缩影。

雨花区砂子塘街道盘活老旧小区国企闲置资产,建设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精心打造老年食堂,还试点与“饿了么”网上订餐平台合作,实现老年助餐足不出户。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

左家塘街道则搭建“中央厨房+社区助餐点”服务平台,引进社会资本,采取统一制餐、集中配送服务方式,构建覆盖全街道的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

雨花区委书记黄军其说,用心用情用力发展养老产业,既是民生所向,也是培育未来经济新动能、抢占银发经济新赛道的战略所需。近3年,该区每年拿出近5000万元投入到养老服务事业,探索打造养老服务“雨花样本”。

【百姓评卷】

幸福“食”光,更加可感可及

10月16日16时30分,新聚园社区老年食堂晚餐准时开餐。茭瓜炒肉、筒子骨炖海带等菜品热气腾腾,食堂窗明几净、座无虚席。

“菜品丰富,荤素搭配,三菜一汤只要10块钱。”熊燕忠已经成为老年食堂的“忠实粉丝”。她说,在这里用餐,省事又省心,既能吃饱,还能吃好。

新聚园社区老年食堂运营负责人赵小菊介绍,雨花区民政局给予补贴支持,食堂实行阶梯收费:60岁以上老人10元一餐,低保老人7元一餐,特困老人仅需4元一餐。

食堂提供中餐、晚餐,小区已有1049位老人完成信息登记,其中近半数老人在食堂打卡就餐。

“一餐热饭”的民生温度,在长沙汇聚成暖流。

雨花区井湾子街道冯家冲社区的李通海老人,因行动不便,家里灶炉久未生火,但每到饭点,依然饭菜飘香。

“每天都有热乎饭送到家里,省事!”他在社区老年食堂报餐后,“椿满园”居家养老服务站志愿者每日送餐上门。

“这里的饭菜味道好,我们喜欢。”提起砂子塘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食堂,89岁的王菊兰老人满脸堆笑。如今,食堂积极开展“减盐减油·健康养老”专项行动,将人均每日用盐量从8克逐步降至5克,食用油控制在25克以下。每日就餐人数从250余人增长到400余人。

除了日常供餐,不少老年食堂还打造集休息室、棋牌室、医疗保健室于一体的老年人功能区,方便老人饭后小憩、下棋、聊天。“吃饭”变成有烟火气、有人情味的社交场景。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