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崇 李孟河 刘丹 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6 21:10:51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元崇 李孟河 吉首融媒记者 刘丹
10月16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的晨雾还未散尽,施树兴就起了个大早。他翻出箱底那件深蓝色T恤,对着镜子反复整理衣领,惹得老伴直笑:“比当年娶媳妇还讲究。”
这一天,吉首市大兴寨水库矮寨移民安置区将发放首批不动产权证书。作为3户代表之一,老施要把这个重要时刻“拾掇得体面些”。
“建这个水库,淹了我们祖祖辈辈的老屋。”老施摩挲着证书封面上烫金的国徽,声音有些发颤,“可拿到这个‘红本本’,值了!”
作为国家投资51.14亿元的重大水利工程,大兴寨水库建成后将使吉首防洪能力提升到50年一遇,解决50万人的饮水难题。而老施手中的证书,正是这项宏大工程里最温暖的民生注脚。
证书发放现场,老施替在外务工的侄子接过证。就在那一瞬,那个暴雨夜的记忆猛然将他淹没——拆迁工作人员第一次登门,他沉默地伫立着,心中翻涌着对老屋沉甸甸的眷恋与去留的挣扎。
往事浮现,老施不好意思地搓着手:“那时候钻了牛角尖,现在想想真是对不住人家。”老施不好意思地笑了。
安置区指挥部副组长彭滨对老施印象深刻。去年雨季,这位起初最抵触搬迁的老汉,却主动帮着工作人员劝说其他乡亲。“你们看,我侄儿家就在隔壁栋。”老施拉着记者的手边走边介绍,“政府把老邻居都安排在一块儿,这份用心难得。”
老施拉着记者的手,带去看看新房。老施的新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大冰箱,橱柜,花盆,跟城里人没什么两样。“以前住木房子,最怕下雨天漏雨。”他指着窗外的硬化路说,“现在下雨天,孙子能穿着新球鞋去上学。”
彭滨告诉记者,这个9万平方米的安置区里,学校、医院、活动中心一应俱全。更特别的是在安置区的A、B两个区域增建两个下沉式的高标准篮球场,老施他们好这个。
“我们矮寨一带的居民特别喜欢打篮球,国庆期间还参加了湖南‘茶BA’比赛。”老施笑着说。
夜幕降临,老施目光落在证书上久久不愿移开。老伴笑话他:“再摸都要摸出包浆了。”他嘿嘿一笑,掏出手机拨通视频:“崽啊,证领到了!咱家的房子,世世代代都是咱家的了!”
窗外,矮寨的星空格外明亮。这个承载着湘西水安全使命的工程背后,500多户移民将陆续领到属于自己的“红本本”。而对老施来说,这小小证书里装的,不仅是一套房子,更是一个安身立命的承诺。
窗外,矮寨大桥车辆川流不息。这座见证时代变迁的大桥,此刻也见证着500多户移民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产权”的历史性跨越。而老施的故事,正是这个跨越中最动人的注脚。
责编:郭朵朵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