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四五”·奋进新征程 | 邵阳:聚力攻坚惠民生 谱写残疾人事业新篇章

邵阳市残联   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6 16:12:36

“十四五”期间,在邵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国残联、省残联的精心指导下,邵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围绕“保障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发展”的核心目标,精心谋划,统筹推进,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

邵阳市委、市政府多次调研全市残疾人工作,参加市残联组织举办的重要活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研究部署专项工作。2024年9月27日,市“两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任务清单》。今年6月30日,市政府办印发《2025—2026年邵阳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残疾人事业工作格局。

邵阳市委书记严华了解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情况。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村残疾人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四五”期间,全市构建“市县乡村”四级防返贫监测网络,实现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精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防返贫监测机制更加健全完善;举办残疾人乡村人才培训班,培育240名乡村振兴人才;建成55个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带动2400余户残疾人家庭就业增收;推动公益性岗位向残疾人倾斜,市辖区农村残疾人安置比例达15%;为7200余名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能培训,其中300余人通过电商培训,借助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实现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残疾人民生底线兜牢织密

“十四五”期间,邵阳市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逐年提高,从2021年的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2025年的每人每月100元,惠及近14万人次,实现“应享尽享”。全市建成27家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质量考核全部达标,累计提供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1.2万余人次。为7410名低收入和重度残疾人发放残疾评定补贴,为11412名残疾人提供上门评残服务,残疾人城乡居民医保、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6%和93%。

促进就业创业,残疾人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截至2024年底,邵阳市已有1055家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均新增残疾人就业超1000人,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率达97%。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定向招考残疾人,2024年和2025年合计专岗招考(招聘)残疾人24人,招录数量全省领先。推广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发放创业扶持资金800余万元,为1200余人提供创业扶持,建成市级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2024年,全市残保金征收破亿,创历史新高。

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十四五”期间,邵阳共为9787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为4.3万名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和辅具适配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

该市通过“互联网+”开展辅具适配服务残疾人2100余人次。提高康复救助标准,在省级救助标准基础上增加100元/人/月;拓宽康复救助年龄段,自筹资金1387万元为7岁以上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推动24家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2家机构被评为四星级康复机构;建成27家省级多功能残疾人社区康复综合服务示范站;创建2家省级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

教育保障持续巩固。邵阳累计发放教育资助1600余万元,惠及8000余名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学生,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超98%。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与职业院校合作,全市建成3个残疾人职业教育基地。

以文化助残为抓手,助推残疾人文体事业发展

全市扶残助残氛围日益浓厚。开展“残疾人文化周”“五个一”文化进家庭等300余场活动,惠及18000余人次;开展“为梦护航”“文化助残 立德立人”等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场,惠及8万名残疾人及家庭;举办“建友好城,做友善人”青少年征文比赛,覆盖120余万中小学生;联合国有企业开展“能缘集爱 为梦护航”六一共建活动;扶持3个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项目。

在巴黎残奥会、亚残运会、全国残运会等赛事上,邵阳屡获佳绩,涌现出一批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此外,市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人协会等组织通过开展文化体育、技能交流、权益倡导等活动有效增强了残疾人群体的自我发展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邵阳市残联联合邵阳日报社、邵阳市资江潮文化公益协会赴武冈市第二中心开展“院士家乡学院士”宣讲活动。

加强无障碍建设,社会环境更加友好友善

“十四五”期间,邵阳共完成7536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改造200余处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城市主干道无障碍普及率达95%。市人民政府网站等政务网站实现无障碍浏览。全市积极开展友好单元创建,联合相关部门打造“友好场馆”“友好医院”“友好社区”等13个友好单元。邵阳市残联积极组建无障碍体验员队伍,为开展体验活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强化支撑保障,事业发展根基不断夯实

全市206个乡镇(街道)均已建立残联组织,3640个村(社区)成立残协,实现了乡镇残联、村(社区)残协及专职委员的全覆盖。新邵“洪庙模式”在全国残协规范化建设会议上得到推介;市残联党组连续两年在全省考核中获评“优秀”,机关党支部被评为市直“四强”党支部;成功举办邵阳市残联系统干部综合素能提升培训班;发起成立湖南省邵阳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积极对接阿里巴巴公益基金、“阳光伴我行”等公益助残项目;完成234,204名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的数据采集、录入与审核工作,全面、及时掌握残疾人最新情况和实际需求。

邵阳市残联举办干部综合素能提升培训班。

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协同发力

邵阳市多部门协同发力,积极落实残疾人权益保障各项措施,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根据全市残疾人工作实际需求,在公务员招录中专门设置适合残疾人报考的岗位。市人社局在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中,督促各单位不得歧视残疾人,对符合岗位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并积极组织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市财政局与市民政局密切配合,确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发放到位。市教育局针对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扎实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全市送教上门比例已降至9.45%,并在大祥区新渡小学开设融合教育班,推进融合教育发展。市卫生健康委持续健全残疾预防体系,强化对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儿童孤独症筛查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努力从源头上减少残疾发生。

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倾情扶助

社会各界倾情奉献、鼎力支持,汇聚起扶残助残的强大合力。

全市广大企业积极响应助残号召,主动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举措,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就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民办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培训学校等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康复治疗、特殊教育、心理疏导等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有效满足了残疾人群体多样化需求。志愿服务日益成为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全市注册助残志愿者达117万人,广泛开展常态化帮扶与特色化活动,逐步形成“日常关爱不断档、主题活动有亮点”的志愿服务格局,温暖惠及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庭。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