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人大 | 汝城县:三年持续敲响“监督鼓” 促成生姜产业“艳阳天”

朱创新  邱从仁   人民之友   2025-10-15 17:07:53

近日,汝城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来到马桥镇小黄姜产业园,先后调研了福源食品、鑫隆农业、辰逸农业等龙头企业,与生姜企业负责人、员工、姜农充分交流,了解小黄姜种苗脱毒、种植、收成、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运营现状。园区内沾着泥土芬芳的姜香扑鼻而来,工人们正三五一群分拣、清理、打包、入库、卸运,供销生姜的农用车、各地采购货车来回穿梭,一派紧张忙碌景象。

汝城小黄姜种植已有百年历史,但价格起起落落,姜农收入也时高时低,有时还会出现丰产并不增收的尴尬现象。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做大做强生姜传统产业、确保群众享受发展红利这一目标,通过视察调研、听取和审议报告、督办议案建议等方式,打出了跟踪问效组合拳。“我们初步建成了集小黄姜冷链储藏、集散交易、产品加工、脱毒育苗、直播销售等一体化的产业集聚核心区,现产业园供销两旺、势头正好!”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海英介绍。

图片


听报告,把脉切诊发展前景

2023年8月31日,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全县生姜产业发展工作的情况报告》。报告指出,汝城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等方面破圈出彩,全县种姜面积逾5万亩,引导8家小黄姜规模生产主体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平台,编制了汝城小黄姜地方性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建设标准化生产种植面积1万亩。生姜全产业链年产值18亿元以上,打造了市场有名气、企业有活力、群众有收入的生姜富民大产业。

审议环节,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何新华提出了顾虑。他表示,汝城小黄姜大多数是农户自留姜种,因此“姜瘟病”等病虫害致生姜连作困难。同时,小黄姜铅含量超标的现象也亟待解决。

“我们龙头企业还存在示范联动不强、产业链条结合度不紧、产品附加值不高、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卢军继续发问。

与会人员踊跃建言,期待小黄姜能真正做成大产业。会后,县人大常委会及时整理,站在做大做强、做精做深汝城小黄姜惠民大产业的高度,向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交办了“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强科研攻关和技术服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等审议意见,要求限期整改,落实到位,惠及群众。

图片


抓整改,共同推进延链拓链

审议意见即工作方向,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乡镇、企业代表、种植大户召开审议意见交办整改落实座谈会,出台工作方案,责成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整改,明确了责任主体、整改目标和完成时间,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和乡镇协同合作,在政策措施、科研攻关、延链拓链等方面同时发力,久久为功,特别是联络湖南农大、省蔬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专家,联合组建小黄姜组培脱毒育苗中心,邀请专家亲临企业和基地帮助解决生姜产业发展中的相关技术难题。

“县人大常委会扭住短板不放,要求改变生姜‘种一年休三年’传统轮作模式,给我们企业带来了科技赋能的福音。”辰逸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军辉说,“得益于政府和相关部门政策扶持和大力推动,我们主攻脱毒姜种繁育,推广了穴盘育苗移栽种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病高产的脱毒姜种。今年繁育了150多万株姜苗,不仅畅销本地,还销往山东、云南等生姜种植大省。”每每有人来参观学习和洽谈业务时,袁军辉总是感念县人大常委会的督办成效,解决了姜农们潜在的“姜瘟”隐忧。袁军辉表示,脱毒姜种的种植亩产最高达7000公斤,其姜辣素和干物质含量显著提升,各项指标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在督办审议意见过程中,县人大常委会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将小黄姜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督促政府和相关部门推进小黄姜产业升级,做细做优生姜“延链拓链”文章。

一番耕耘,终有回报。如今,我们走进产业园各龙头企业加工车间,生姜系列产品琳琅满目。除了辣味姜丝、酸味姜片、生姜红枣茶、姜汁饮料等食品,还有面膜、洗发水等日化品,甚至还延伸至高端家纺领域,研发出了小黄姜纤维。过去那些看着心疼、扔了可惜的残次姜也能“吃干榨尽”。在鑫隆农业公司的智能化流水线上,残次姜被制成姜粉、姜茶、足浴包等产品。

督议案,持续助力繁荣发展

2024年10月,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加快汝城小黄姜全产业链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议案》办理落实情况报告,与会人员一致赞赏了县产业园建设、科技提质赋能、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小黄姜产业园现储备土地500亩,集聚6家冷链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固态冷储库容达10万立方米,年集散交易能力增至13万吨,建成了集小黄姜冷链储藏、集散交易、产品加工、脱毒育苗、直播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集聚核心区。

今年7月,县人大常委会就该议案再次“回头看、回头督”,为汝城县撑起一片惠民“艳阳天”持续加油鼓劲。督促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生姜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持续发力,更添辉煌。助力编制了《汝城县小黄姜产业园规划》,汝城小黄姜工程研发中心拟开展姜瘟病微胶囊缓释防控技术、铅污染防控技术、汝城小黄姜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7个课题攻关。成功向上级争取到汝城县小黄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专债资金1500万元。今年新增冷冻库5万立方米、集散中心3000平方米和生产线2条。其中,新引进的兴业农业公司计划投资2.4亿元建成生姜农产品冷链集散交易综合开发项目。推荐思德胜公司申报郴州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库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同时,还建设了大坪祝岭小黄姜育苗移栽和遮阴栽培百亩示范片、卢阳磨刀地膜覆盖百亩示范片、土桥刘家岭连片高产百亩示范片和沙洲绿色高产连作示范片,推广脱毒姜种姜苗、切块姜种、幼苗期遮阴、地膜覆盖、姜瘟病综合防治、连作等绿色高产技术3.1万亩,带动全县种植生姜5.2万亩,人均可增收3000元以上。

“从传统地窖到现代冷库,从初级农产品到全产业链增值,县人大常委会助推生姜产业集聚成势、蓬勃发展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歇。接下来,我们将以打造中国南方最大的小黄姜集散中心为目标,在政府政策精准引导、企业主体锐意创新、科技力量持续赋能三个方面持续跟踪问效,力促其成为汝城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何浩光说。

责编:郭宸

一审:郭宸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人民之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