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评价新标尺,以监督精准化助力企业国资管理实效化

浦燕   人民之友   2025-10-15 17:01:04

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建立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并邀请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评价、撰写评价结果报告,为提高审议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9月16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剑飞率部分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展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研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督办。图为调研组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T3航站楼项目调研。摄影/王庚禹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人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决策部署,推进监督工作走深走实,今年,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探索建立和运用了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提交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考,得到常委会领导肯定。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从报告情况、履职情况和履职效能方面建立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并邀请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评价、撰写评价结果报告,这一创新举措,为提高审议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五年计划,确定年度报告议题,明确监督工作重点,持续加力第二轮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剑飞率队先后赴湖南能源集团调研,赴湖南机场集团开展调研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督办;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赴省港航水利集团、湖南建投集团、湖南旅游集团等调研,了解国有资产配置、管理、使用等情况。

沿着五年规划“路线图”,9月下旬,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全省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全省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厚、数据多,监督点多面广,专业性强。管理情况如何?改革落实怎么样?出台了哪些制度、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如何?”这是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人员听取和审议报告时重点关注的问题。结合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针对不同类型国有资产管理特点和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务实管用人大监督评价指标,推动看更懂、审更透、督更准,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

建好“度量衡”

由谁建?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牵头组建由省国资委、省人大预算监督研究基地有关负责人参与的工作专班,通过高位推动、定期会商、重点研讨、多方征求意见等方式推进。

如何建?立足人大视角、法治思维,围绕人大监督重点和走深走实目标,通过全面梳理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以及党中央和省委相关改革政策文件,设立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今年2月,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要负责人赴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汇报建设思路、考量和构想,听取指导意见;3月,赴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调研,详细探讨了双方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使用等方面的思路、问题、做法。

选好“评价点”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分报告情况、履职情况、履职效能3部分,共设置了67个监督评价点。其中,定量监督评价点22个,按“合规、不合规”评价;定性监督评价点45个,按“好、较好、一般、差”4个等次评价。

“报告情况”部分主要从报告合规性、完整性、准确性三个维度评价,重点关注报告是否及时报送,重点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相关统计制度是否建立等。“履职情况”部分主要从履行出资人职责、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管理体制机制、防范国有资产流失4个维度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省国资委在重大决策参与、履行出资人职责、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履职情况如何;在加强资本布局、强化资本运作、优化资本收益、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好不好;在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方面,如何履行出资人监督、审计监督职责。“履职效能”部分从质效管理、创新发展、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和社会责任4个维度评价,包括我省“一利五率”指标完成情况,以及新兴产业投资占比、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完成关键技术攻关情况、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完成率、碳减排目标完成率等指标,开展监测与评价。

通过3个一级、11个二级、67个三级指标框架的构建,实现了“两结合两兼顾”,即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通用指标与专用指标相结合,管理举措与管理效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兼顾。

填好“评价表”

根据2024年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评价方式由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评价改为邀请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组成人员,省人大代表,预算监督研究基地专家评价,提高评价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评价前,省国资委提交专项报告,并依据评价指标提供相关工作情况和资料。评价时,定量指标评价采取集体评价方式,当场评定评价结果为“合规”或“不合规”。定性指标评价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由评价人员根据评价资料、实地调研掌握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近几年审计发现问题、针对关心关注的问题现场询问情况等,按“好、较好、一般、差”评价。工作人员统计汇总,形成评价结果。评价后,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综合会议情况,梳理评价结果、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撰写评价报告,并利用联网系统对5类国有资产的总量、负债、所有者权益、经营情况等多年数据进行分析,编写分析报告,形成两份报告及评价结果清单,一并供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考。

9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省人民政府2024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报告和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进行了审议。审议认为,两份报告全面系统、数据详实、重点突出。专项报告清晰展现了持续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加强监管的工作成效,国有资产管理效益和国有企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但存在市场研判的精准性亟待提升,产业结构布局仍需优化升级,监督管理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健全,风险防范能力需持续增强,创新发展需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等问题。

答好“满意卷”

如何多措并举打好监督“组合拳”?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将在服务保障省人大常委会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中持续打牢基础、找准定位、突出重点、深化拓展,促监督能力升级、评价体系完善、审计问题整改、国资联网提质。

全面系统学习、准确理解、精准把握相关改革部署和工作要求,持续加强队伍建设、专业能力建设,促监督能力升级,更好服务常委会听取审议专项报告、专题调研、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审议意见落实等,并有序推动五年周期性监督向年度连续性监督拓展。

对标梳理金融企业、文化企业国有资产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3类评价指标,按照“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原则,将指标体系印发市县参照实施,并不断优化评价工作和日常运用工作。

要结合常委会每年听取国有资产管理专项报告,强化审计整改联动,持续推动审计发现相关突出问题整改常态长效,有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与预算监督、审计监督贯通协同。

以服务常委会审议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模块,推进与部门相关系统对接,建立人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数据库,加强对国有资产布局、结构、保值增值、作用发挥、管理成效及问题的分析等,提升监督工作信息化水平。

责编:郭宸

一审:郭宸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人民之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