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护航农村饮水安全

邓伟勇   株洲日报   2025-10-14 10:27:35

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全市多数群众切身利益。9月16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75次主任会议,听取了我市农村饮水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管护情况汇报,再次以监督“刚性”保障我市农村饮水安全。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工作计划,为全面掌握全市农村饮水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与管护现状,推动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关切问题,6月至8月,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全市农村饮水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管护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

我市农村人口(含乡镇)253.1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5.72%。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87处。运行管理模式呈现“分级管理、多元参与”特征。

调研显示,我市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护,特别是今年,全市系统铺排农村供水项目53个,总投资3.86亿元,预计新增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近30万人。同步深入开展农村供水问题排查整治,累计梳理20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09个,并对剩余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动态销号。

针对“季节性缺水”等突出问题,工作专班赴相关县市区实地调研,明确事权划分并制定应急预案,群众对供水稳定性和水质满意度显著提升。

“尽管全市农村饮水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与管护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仍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调研报告显示,今年计划实施的53个农村供水项目中,仅15个完成建设,进度完成率不足30%。

水质保障存在风险隐患。大部分工程以水库水、山溪水、河流水为水源,存在水质不稳定、季节性水源不足等风险。

管网老化问题也不容忽视。早期建设的工程中,不少主管网为PVC材质或铸铁管,漏损率普遍超30%,频繁爆管导致停水,群众反映强烈。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问题解决。调研报告提出强化责任落实、加快项目攻坚、攻坚县域统管、筑牢水质底线、健全管护机制、引导群众参与等六条建议。

比如,建议优先推进城市管网延伸和千吨万人水厂增容扩网,确保年底前新增20.64万人喝上自来水、28.89万人纳入规模化覆盖。

鼓励引入专业水务公司托管小型工程,建立“农村供水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日常巡查、维修。

健全参与机制,推动每个行政村建立“用水协会”,由村民代表、村干部、水厂经营者组成,参与水价制定、工程管护监督等工作。

“着力解决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和管护的存量问题,对新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实现动态清零。”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将扎实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责编:郭宸

一审:郭宸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株洲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