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 张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3 22:36:5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罗丹 张宁
秸秆露天焚烧管控,一头连着生态蓝天,一头系着农户生计。
今年以来,长沙市望城区以“疏堵结合、科技赋能”的治理智慧,构建起秸秆综合利用与露天焚烧管控的全域治理体系,让昔日田间“废弃物”变身生态“绿色黄金”。
一幅“蓝天常驻、沃土永续”的生态画卷正在望城大地徐徐展开。
望城区机械化水稻收割的丰收盛景
政策领航——构建全链条治理框架
“分类施策、多元利用”的核心策略成为秸秆处理的重要指引。望城区印发《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创新性构建秸秆收、运、储、用、技全链条体系,针对不同作物特性精准施策:早稻秸秆推行“粉碎还田+灌水翻耕”模式,中晚稻秸秆采取“打捆离田为主、深翻还田为辅”模式,油菜秸秆则以“就地粉碎+转运收集”双线并行处理。
资金杠杆的精准运用成为政策落地的关键。据悉,该区围绕秸秆处理全链条,明确厂房建设、设备购置等环节的细化补贴标准,通过“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本引入”的多元筹资模式,制定具体目标:今年计划完成6.52万亩秸秆翻耕覆盖还田、13.81万亩秸秆打捆离田,为秸秆规模化处理提供保障。
为让政策红利直达基层,望城区还创新资金申报机制,由街镇牵头开展申报主体资格初审,精准把控申报质量与合规性,确保各申报主体按照“一村一策”的目标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全区申报秸秆打捆离田作业的主体37家、申报深翻覆盖还田的作业的主体36家,现均已完成申报主体入库。这一机制有效激发了村级集体、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及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的共治格局。
望城区铜官街道农作物秸秆打捆装车作业现场
科技赋能——织密智慧监管网络
在望城区环委办蓝天保卫战专项组工作室,电脑屏幕上跳动的红点实时标注着田间动态……
该区以“区-街镇-社区-组”四级网格为根基,构建起“党政同责、全域覆盖”的责任闭环,将监管责任压实到地块、到户、到人。由区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望城分局等单位牵头组建的工作专班与各街镇专班协同联动,以“发现-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结合巡查制度与执法督查,形成强大监管合力。
同时,融合科技力量,打造“空天地”立体化监测网络:激光雷达24小时不间断监测颗粒物高值区;铁塔视联平台通过AI识别实现火点实时预警;无人机则化身“空中哨兵”,在巡飞排查的同时广播政策,20分钟即可完成5公里农田巡查。“人防+技防+网格化”监管体系的三重保障,使得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望城区靖港镇工作人员正在田间巡查
疏堵结合——激活绿色发展动能
曾经,秸秆处理是农户的老难题——焚烧会产生污染,留田会增加翻耕成本、引病虫害!如今,在政府“疏堵结合、以用促禁”的工作思路下,这一困境正逐渐被打破。
一方面是疏:“焚烧秸秆污染大,综合利用效益高”,在望城区的田间地头,这样的宣传语随处可见。这是由区环委办集中力量统一制作的“信、卡、册”、横幅标语、广播音频等宣传资料模板,可供基层直接使用,同时“屋场会”上政策宣讲、宣传车田间穿梭、新媒体矩阵推送,形成立体宣传网络,做到了线上、线下宣传全覆盖。
在茶亭镇泉丰村群伟农机专业合作社、靖港镇复胜村盛世农丰合作社等乡村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购置秸秆打捆机、建设秸秆收储中心,搭建起秸秆集中处理平台:单台打捆机日均可处理100亩农田的秸秆(约20吨),且每吨秸秆最高售价可达500元,既妥善解决了秸秆堆积的环保问题,又创造了可观经济收益。合作社更积极延伸生态产业链:引入生物质颗粒生产线及配套烘干机,构建“秸秆收集-加工处理-增值利用”的资源闭环模式,有效推动秸秆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多元利用。
在此基础上,全区还将培育一个万吨以上的秸秆综合利用主体,通过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建设、收储网点仓库建设、设备购置和离田还田作业,以及农户财政补贴等各项措施,确保到2025年底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
另一方面是堵:严格的奖惩机制将为监管保驾护航。望城区明确,打捆离田、翻耕覆盖还田作业区域内若出现火点,将直接影响该田块对应的补贴资格申请。同时强化巡查督查,严格执法监管,对严重违规焚烧行为进行处罚与批评教育。并推行 “四个清单” 实时更新和通报制度,形成 “比学赶超” 的良好氛围。
望城区茶亭镇秸秆收储压缩转运中心工人正在作业
农户心声:从“焚烧隐患”到“利用增收”的转变
“以前烧秸秆问题太多了!”茶亭镇洪开桥村农户雷焕坦言,“过去秸秆露天焚烧不仅让村里烟雾缭绕,呛得人难受,甚至可能引发山火,实在不安全,还会误杀田间的野生动物和有益昆虫,来年农田虫害加剧。”
如今,种粮大户有了更优选择:早稻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既能改良土壤肥力,又省去清理成本;中晚稻秸秆可以统一打捆卖给收储中心,“一亩地下来,还能多赚百来块勒!”经济收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让农户们积极性高涨,主动参与到秸秆综合利用的行列中,成为筑牢生态防线的重要力量。
从“一烧了之”到“变废为宝”,望城区以系统思维破解秸秆治理难题。随着6.52万亩秸秆翻耕覆盖还田、13.81万亩秸秆打捆离田任务的推进,以及“收储运+加工利用”全链条体系的完善,昔日的农田废弃物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资源。这场秸秆治理的“望城实践”,不仅守护了长沙的蓝天净土,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双赢的绿色发展新路。
责编:谢璐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