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3 12:28:46
曾经我一度把层次清晰、语言精简,讲解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作为是否为一堂好课的标准,也经常听到许多“精彩”的公开课:师生配合天衣无缝,偶有学生发言不慎没有讲到老师所指的“点子”上,就设法引导学生走近他的预设,将课上得几乎完美,我总觉得似乎少了一些什么。自观摩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等名师的课堂演绎,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现在应追求的课堂境界:教学不是将老师课前的精心预设进行重复表演,而是要开创充满人性、智慧迸发、活而不乱的课堂,我们要能在课堂上呈现的是学生张扬的个性,潜心的思考,核心素养的达成,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水”资源,左右逢源,成就真实有效的课堂。
反思名家的课,没有挖空心思的奇思妙想,没有精美的课件教具制作,但是他们就能上出精彩。对待课堂中孩子的回答,如何有效地跟进教学,如何回应,充分挖掘源头活水,促进有效教学,是现在课堂普遍欠缺的,也应是值得每个教师孜孜追求的教学境界。
一、关注教学反思,及时追问。
1.学会倾听
教学反思是“源”,教学中的“源头活水”来自于教师的反思和追问的结果,我们要学会倾听、追问,及时反思,调整教学行为。
倾听学生的想法,可让老师了解到学生的困惑之处,从而进行针对性地点拨。无论这种想法是对是错,都是动态生成式课堂中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学会倾听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发言一味地回应:好!很棒!请坐下!而对于学生发言的内容似乎根本没有认真听,只是一味地想着预设中下一步怎样走,这样的课是不成功的。在进入教学实施后,要始终保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的状态,开展教学反思。学生的发言便是反思的一个窗口,我们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每一个想法,看他们参与程度,思考问题角度,是否遇到挫折困难,有什么独到的想法?只有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才能根据教学进行跟进,调整教学行为。
2.学会追问
当学生回答不清楚,不深入或直接回答结论时,老师要及时追问一些问题,追问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如黄爱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抽数比大小游戏,从高位抽起,汇报时出现下面对话:
师:你们紧张吗?
生甲:紧张。
师:为什么?
生甲:因为第一张就放在千位了。
生乙:不紧张。
师:那为什么呢?
生乙:反正这只是一种游戏,重要的是参与。
生丙:我既紧张又不紧张。紧张的是第一张就放在千位,基本上就能马上决出大小;不紧张的是我们要正确对待竞争,输赢是其次的······
又如在教学进入尾声时,老师让学生谈收获,前两个学生谈得很笼统,于是老师进行追问:在快乐学习中,你们真的有收获吗?生:我学到了知识。师:你再具体谈谈,看看黑板上我们做的记录,你最欣赏什么?这样一步步指引学生谈到比较大小的关键问题。类似这样的镜头很多,这一追问,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这一问,把孩子推到自主探究的最前沿;这一问,透露出“重过程”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的先进理念。如果我们老师能多一个心眼,对学生笼统的发言及时追问:“这种思路行吗?为什么?”,“你们是怎样想的?”“你们能理解他们的思路吗?”这样体现师生智慧的对话,能促成课堂生成,不断提升回答问题的思维含量。
二、调整教学行为,即时回应。
教学行为是渠,渠清得益于不断反思,跟进教学、调整行为。评价就是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行为,对提高课堂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评价要具有激励性,客观性,层次性,引导性。课堂中,还经常看到“含糊评价“的现象,这样评价不但没有及时做出教学回应,还阻碍学生发展。因此,教学中既要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还要注重评价的导向作用的发挥,这样才能促进思维发展。
1、评价激励功能
(1)耐心等待
当一个讨论过程,操作过程结束后,老师们总希望很快顺利地得到想要的东西——结论,而名师的课堂中不怕学生“乱”,不怕学生说错,或离题,不怕完不成进度,他们脸上没有一丝不愉快或暗示的表情,有的只是笑容和耐心等待。他们十分注重让学生提问题,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由讨论,老师只是一个鼓励者,调控者,学生才是真正探究的主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兰本达曾指出“耐心”是一种品德,是取得教学成功的理所当然的必备条件。耐心等待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2)真诚赞赏
黄爱华老师能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反应,很注意对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赞赏,而且每一次表扬和激励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赏,他们表扬并不是不遗余力的喝彩声,而是多样化的评价语言和丰富的态势语言,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行为进行评价,尤其是特别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感变化,使得整节课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2、评价的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就是在评价学生时,要指出“棒”在哪,或问题出在哪,使评价成为一种教学资源,恰当点拨,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出示“游艺会”情境图,提出:你们从图中看到什么?生答:有小朋友,气球,风车,彩旗······这时,一生回答:有15个气球,买了9个。师因势利导,这样评价这个学生:你能用数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把意思说明白了,真好。但要看清楚,是买了吗?这里评价体现了导向作用,不仅肯定了这个学生回答得好的地方,还向其他学生暗示了“用数字表达更清楚”这种数学意识,而且提出了“要看清楚是买了还是卖了”问题所在,从而指导学生更有效参与学习活动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及时跟进,才能灵活驾驭教学过程,真正实施有效教学,让教学真正发生,让课堂更精彩。
作者 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 罗晗娟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