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联 2025-10-13 09:22:23
文|肖舞
近期,“湘超”持续火爆出圈,已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赛场内外,不仅各方战队博弈如火如荼、大放异彩,各种文艺节目也频频上演、麻辣滚烫。尤其是一批为各地战队加油的原创歌曲迅速唱响,风格各异,犹如燃烧的火把直接点燃全体球员和球迷的激情,球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直接拉满。长沙音乐人李小军、郑铮铮分别担纲作词作曲的长沙队队歌《上场》便是其中之一。
《上场》是为长沙队量身定做的一首励志歌曲,全网发布后反响热烈,被主流媒体誉为“湘超的绝配”。笔者以为,这首队歌的歌词既有高词颜又有妙词眼,是一首以诚意作为语言修辞的根基之作,至少在审美实践上有以下几个值得称道的“硬核”特质。
众所周知,在足球和所有团队运动中,“上场”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动作。然而,词作者巧妙地直接以“上场”为歌名,以修辞的表现手法,对“C位”的球员和球迷发出最直接、最原始的召唤与一种战斗式的号令。同时,在主歌进行叙事之后,高潮段连续四次以“上场”开头,一层接一层,以排山倒海之气势推进深入,用极其简约的文字传递出强大的心理暗示和精神力量,可谓一声“上场”,氛围感拉满,全场热血沸腾。“上场!让呐喊响彻四方,在潇湘掀起绿色巨浪;上场!……”从歌名伊始,这不仅在歌词建构全篇上起到“四梁八柱”的作用,形成强烈的情感递进和仪式感,更是以仪式性口号将全体球员情绪凝聚在一起,犹如一剂强心针般强化球员信念,展现出一幅足球竞赛的画卷,给人满满的现场感与参与感。
如果说“上场”为整首歌词“一针见血”地奠定了底色,注入主动与拼搏、担当与荣耀的体育精神。长沙元素与湖湘风情就为这首歌词调和了成色,绿色赛场与红色文化交织,注入一种深层的文化精神和行为特质,彰显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不服输”的血性。譬如“湘江的风”“星城的月光”等主歌开门见山地指明地点,瞬间将听众带入长沙的场景,唤起本地人的乡情与文化DNA。且在此基础上,先指出“这方热土红色滚烫”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性,后赋予其“竞赛场上写满倔强”的人物性格与硬汉精神,再豪情满怀地“在潇湘掀起绿色巨浪”,展现包括长沙人在内的湖南人身上所独有的胆气与豪气,甚至霸气。这不仅植入地域认同,彰显时代特色,使歌词更具归属感和文化厚度,而且契合长沙队歌对主题表达与精神内核的本体性需求,更是符合歌词呈现的叙事结构与情感逻辑。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当笔者仔细品味歌词《上场》时,偶然想起宋代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的这句话,感觉它与此句语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歌词中触觉、视觉、空间上的意象体系不仅构成一幅多维度的美丽图画,更是处处充溢着浓郁的诗性色彩。譬如“绿色巨浪”,既指代身穿绿色球衣的球队如浪潮般强大的攻势和影响力,也象征着在潇湘大地掀起的足球热潮和青春风暴,可谓一语双关。又如“为梦想披上霓裳”“用弧线划破苍穹”“绿茵场上写下青春诗行”等词句,不仅诗意葱茏,色彩缤纷,更是富有唯美的画面与意境,始终洋溢着青春激情与活力。同时,歌词注重押韵统一,朗朗上口,凸显了歌词作为听觉语言的艺术特性,为歌词插上“湘”飘万里的翅膀,为音乐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由此可见,属于中华美学精华之一的“诗性之美”塑造了该词的特色,铸就了高“言”值。
我一直认为,一首歌词倘若只有漫长的叙事与情感的抒发,而没有一两句高度凝练而生动传神的哲思性语言即所谓的“词眼”,就等于炒菜忘记了放盐、缺乏解开全篇核心思想的密钥。歌词《上场》中分别在第二、三个“上场”后的“拼搏是永不褪色的勋章”“用奔跑丈量生命宽广”两句话,直接深化与升华了歌词的核心主题,既礼赞竞技体育的汗水、力量与坚韧,又强调过程胜于结果,只要全力以赴,拼搏本身就是最高的荣誉。这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由体育行为升华为一种普适性的生命态度,由球队战歌升华为写给所有正在为梦想奔跑的人的青春赞歌。因而,这两个“金句”为全词点缀了亮色,表现出一种饱含人文关怀的哲性之美,引发听众的广泛共情,获取共情带来的巨大流量。
概而言之,队歌是代表球队精神、凝聚球迷力量的标志性歌曲。而歌词《上场》是一首作者采用切性之美铺底色、血性之美调成色、诗性之美塑特色、哲性之美缀亮色的佳作,具有天高地阔的大气与开放包容的格局,真心希望这首队歌能够激发长沙队成为“湘超”中那颗最耀眼的星,且蜕化为球队精神与城市文化的亮丽名片。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