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曙光微现能否点亮废墟 专家:协议可能“作用有限且脆弱”

  三湘都市报   2025-10-12 07:21:04

以色列10月10日凌晨宣布,已批准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签署的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国际舆论认为,这份协议是一个积极进展,但也是各方出于内外压力和政治考量下的产物,协议具体落实和后续进程仍然充满不确定因素。

国际舆论:挑战刚刚开始

国际舆论认为,达成第一阶段协议是积极进展,但和平前景依然不明。

其一,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实存在诸多难点,包括以方被扣押人员的身份确认问题、在废墟中寻找被扣押人员尸体以及双方是否切实遵守停火承诺等。

其二,真正的挑战在于下一阶段的和平协议。如果按照特朗普政府的“20点计划”,以军完全撤出加沙地带、哈马斯解除武装将是下一阶段谈判重点。

再接下来,加沙重建以及“两国方案”的落实更是漫长且艰难的过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9日呼吁各方抓住机会,建立通往结束占领、承认巴勒斯坦人民自决权、实现“两国方案”及达成巴以永久和平、中东和平与安全的政治路径。

中东媒体认为,目前的停火协议没有消除这场冲突的根源,当前最重要的是重塑巴以民众的和平信心。巴勒斯坦分析人士胡萨姆·达贾尼说,加沙需要的不仅是停火协议,更需要各方和国际社会对确保悲剧不再重演的意愿和决心,以及阻断暴力循环、重燃发展希望的计划。

问题一

哈马斯方面是否做出了妥协?

“哈马斯必须接受这项协议,他们承受巨大压力,你们拥有更强大的军队并不断推进,这正是促成协议的关键。”美国中东事务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在以色列政府会议上表示,哈马斯“被迫接受”特朗普主导的和平协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表示,哈马斯方面的妥协,主要体现在同意分阶段执行停火。在第一阶段,以色列既未撤出加沙地带,也未确定释放囚禁巴勒斯坦人的名单,哈马斯却同意释放剩余全部幸存的在押以色列人。要知道,在押以色列人是哈马斯与以色列谈判的重要筹码,释放后,哈马斯后续讨价还价可能只剩军事能力,这相当于将主动权让给了其他方,未来谈判很可能处于更不利地位。所以,哈马斯在声明中第一条就明确要求美国等斡旋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确保以色列全面履行停火协议,防止其逃避或拖延执行。

问题二

协议是否真的让各方得到公平对待?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最先对外宣布协议达成的消息。他说,各方都将得到“公平对待”。

卡塔尔《半岛报》执行总编辑穆罕默德·奥斯曼·阿里表示,对于战后加沙治理,美方此前提出的“20点计划”主张由所谓的“和平委员会”监管,该委员会由美方主导,完全没有给巴勒斯坦人一席之地,这是严重隐患。

李子昕表示,对于公平对待,各方理解不同。哈马斯希望去军事化,以色列要保持对加沙地带的安全监控,未来加沙治理交由不由巴勒斯坦政治派别主导的独立机构。大部分阿拉伯国家更关注以色列不能吞并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要确保巴勒斯坦独立建国权利。然而,美国此次提出的“20点计划”偏颇以色列,对阿拉伯世界普遍关切的防止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问题一味回避。就目前谈判进展而言,并未体现公平对待,这些立场分歧会给未来推进谈判和维护和平带来巨大挑战。

问题三

后续的执行和落实是否还存在不确定性?

尽管各方表态积极且协议开始进入执行阶段,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穆斯塔法·巴沙拉特认为,巴以新一轮冲突已延宕两年,哈马斯和以色列各自承受巨大压力:哈马斯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均遭重创,以色列则因其在加沙地带的暴行而日益陷入国际孤立,因此双方都有意愿就停火、交换人员达成协议。但此次达成的协议并非全面持久的和平协议,可能“作用有限且脆弱”。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包澄章认为,短期来看,双方的人员交换面临信任危机。从长远看,尽管第一阶段停火协议有望结束当前交战状态,但这仅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一小步,距离实现巴以持久和平仍很遥远。包澄章说,哈马斯解除武装与以色列停止军事行动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可能导致停火难以持续。哈马斯虽口头同意放弃加沙治理权,但对国际监管和部署维和部队持抵制态度,可能造成停火后加沙治理出现权力真空与混乱。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牛新春表示,在过去两年里,哈马斯解除武装、以色列军队全部撤出加沙地区等问题是双方争议最大的部分。这些困难的问题被安排在了第二阶段,但第二步能否迈出、何时迈出并不明确。

路透社报道认为,特朗普宣布的停火协议“缺乏细节”且“有诸多问题未解决”,与先前尝试结束加沙冲突的努力一样,仍有可能以失败告终。报道援引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巴勒斯坦问题负责人艾哈迈德·福阿德·哈提卜的话说,目前已宣布的是就以方被扣押人员和巴方囚犯获释所达成的具体协议。“我敢说,战争远未结束,我们也不知道这一阶段结束之后会发生什么。”

■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

责编:陈舒仪

一审:匡萍

二审:肖德军

三审:丁兴威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