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刚 新湘评论 2025-10-10 14:58:04
近期,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二卷出版,收入了习近平同志2019年1月至2025年4月期间关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文稿,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活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包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六个重大原则,明确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深刻把握这些宝贵经验,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其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这就决定了,致力于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促进其更好相适应的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充分把握这一矛盾运动的规律,把改革当作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当作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领导我们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并引领时代的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特别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为了实现全面小康,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再次创造了新的奇迹。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为了完成这一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来展开”“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这些重要论述深化了我们为什么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彰显了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永无止境的决心和自觉。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战胜一系列风险挑战,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针对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把它确立为党治国理政必须坚持的首要的基本方略。为此,党中央在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时,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并做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战略部署,要求“从机构职能上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通过这些举措,新时代以来,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刻总结这一宝贵经验,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立场。改革是有立场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始终强调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改革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旗帜鲜明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善于汇集民智、凝聚民心,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守正创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是有方向的。改革开放之初,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就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明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者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后者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指向,从而凝聚了改革共识。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围绕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取得了“中国之治”的奇迹。
2021年以来,随着“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制度自信,阐明了制度创新的根本方法。
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更应突出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各项改革举措都要充分论证、精心设计,深入开展风险评估,把握好时度效。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而且要立得稳、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坚决破、彻底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不能未立先破,留下制度真空,让人无所适从,造成无序和混乱”。因此,我们既要坚定制度自信,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又要适应新形势新挑战而创新重要制度。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法治的作用,在“依法治国”方略之前加上了“全面”的要求,强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了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发展环境越复杂越要强调法治。”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要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难题,巩固改革成果,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突出问题导向,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效性。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也是改革的着力点、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勇于攻坚克难,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对此,我们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在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直面问题。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发展所需,顺应民心所向,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各领域的风险问题,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系统观念,更加注重各方面改革的系统集成。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论。
早在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广,对推进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大大提高,要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注意协调,力争最大综合效益,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避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正因此,党中央成立了一系列重要领导机构,注重顶层设计,确保重大改革的协同、配套。
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性”决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突出系统性。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坚持系统观念,要统筹兼顾、辩证施策,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就明确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极大地深化了对对外开放的认识。他明确指出:“我们要从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全面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和国际经贸规则调整,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包含着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改革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为丰富、最为生动、最富有创意的组成部分,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
责编:万璇
一审:万璇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