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聪明才智在三湘大地充分涌流

辛湘言   新湘评论   2025-10-10 14:51:32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919日,首届湘智兴湘大会在长沙开幕,800余位海内外湘籍以及与湖南渊源深厚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齐聚星城,共商湖南高质量发展大计。大会向全球创新人才发出英雄帖,发布重点科技人才需求275项,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500余人,承诺将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好服务,为各类英才施展才华保驾护航。921日,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行动暨国聘行动促进湘才留湘专场活动在中南大学举行,再次释放了湖南湘才留湘、引才来湘、聚才兴湘的满腔诚意。927日,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上海站专场活动推介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会上向全国的大学生朋友发出了我在湖南等你们的邀约,再一次抛出了莘莘学子到湖南来工作、来创业、来安家的橄榄枝,引起了广泛反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行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丽征程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

湖南自古就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美誉,近代以来更是留下了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的佳话。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考察时,深刻指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不仅指历史上湖南这个地方代有才人出,也指我们这个时代英雄辈出,嘱托湖南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发挥领军人才作用,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保护好调动好科技人才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饱含着对三湘大地英才辈出的殷切期待,赋予了湖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党育、为国育的重大使命。

国有所需,我必前行。近年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把人才作为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持续打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组合拳。从每年召开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到专题召开湘智兴湘湖南高质量发展院士恳谈会、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会议;从出台芙蓉计划综合性人才发展政策,到制定《关于鼓励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十条支持措施》《关于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留湘来湘 推进年轻人友好省份建设的若干措施》等配套措施;从全面破除职称评审中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到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些精细精准的人才政策,正厚润三湘大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丰厚沃土,持续做大优秀人才蓄水池

经验表明,引进用好一个关键人才,往往能集聚一批创新人才、建成一门优势学科、带动一个产业兴起。对湖南而言,持续用力打造三个高地、建设“4×4”现代化产业体系,最缺的是战略人才,最需要抓紧建强的是战略人才力量。

战略人才的稀缺性,使其成为各地争抢的香饽饽,没有好的待遇、好的平台、好的事业、好的机制,就很难将其引进来、留下来。对湖南而言,在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上,必须以非常之举待非常之人,舍得花重金、给帽子、给资源,健全一事一议引进机制,一人一策为顶尖科技人才给予集成支持,不断增强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杰青、长江学者的感染力、号召力、吸引力。

战略人才都是从青年人才渐渐培养起来的,如果不重视青年人才这个基本盘,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便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青年人才成长有其规律,很多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很大的本事,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托举和支持。只有进一步完善青年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健全青年人才担纲领衔的制度环境,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方能让三湘大地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奔涌而来,为培养造就战略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大学生如同金种子,有了阳光雨露的滋养,便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美团创始人王兴、网易创始人丁磊、爱尔眼科创始人陈邦等著名企业家,都是大学毕业后创业起家的。倘若湖南能在支持大学生创业上闯出一条新路,湖湘人才培养就会再打开一扇窗户

事实上,湖南本身就是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理想之地。在产业方面,国家41个工业大类中有40个大类在湖南有布局,全省形成了6个万亿级产业和17个千亿级产业,无论什么专业背景,都能在湖南找到成就梦想的舞台;在生活品质方面,全省商品房均价只有6000元每平方米,省会长沙拥有长郡、雅礼等诸多基础教育名校和湘雅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但商品房均价才10000元每平方米,已经连续17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可以说,无论是来自哪里的大学生,背上双肩包就能在湖南创业。

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之高、支持之大、举措之实前所未有,以实施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为抓手,真金白银、实招硬招吸引大学生来湖南创业。从设立5亿元的省级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到建设高质量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从组建包括李泽湘、向文波等大咖及众多知名投资人、会计师、法律专家等在内的创业导师团到推出创业竞赛电视节目《夺金2025》,从积极推动高校、国企、事业单位在业务订单上给予倾斜支持到出台购房补贴、建设人才公寓等一揽子政策,广大青年才俊在湖南既容得下职业梦想,也托得住烟火日常。

行百里者半九十。支持大学生创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唯有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方能积小胜为大胜。现在,湖南省级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已经开始运作并投出200多个项目,“90”后安徽姑娘吴畏创办的果呀呀让湖南新茶饮走向更大舞台,道县青年张智玲让家乡特色农产品走入千家万户……在湖南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一个个关于青春与创业的故事每天都在不断上演。湖南还将根据大学生在创业中的所思所盼所虑不断调整优化政策措施,以保姆式服务托举大学生创业的星辰大海,让湖南成为四面八方年轻人放飞青春的秀场、公平竞争的赛场和实现自我抱负的创业场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释放人才队伍中蕴含的巨大创新潜能,关键靠体制机制创新。必须用好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持续深化改革攻坚,着力破解影响人才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抓实这项改革,关键是强化一体理念和系统思维,坚持把教育、科技、人才三块工作有机融合起来。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一支与三个高地建设相匹配的人才队伍这个核心问题,推进高校布局和学科设置两个优化,建立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支持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引才育才,注重培养引进既能够在高校工作又能够为企业服务的水陆两栖型人才,真正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良性循环。

用好人才的关键是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必须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在战略、规划、服务等方面多做加法,在检查、考核、审批等方面多做减法,减少分钱、分物、分项目等直接干预,让人才从繁琐的流程和僵硬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建立以人才为中心的资源统筹机制,强化投资于人的理念,完善重大科技攻关经费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计划跟着规划走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贯通。

如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既要用好评价这根指挥棒,又要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坚持破四唯立新标并举,持续整治滥发帽子”“牌子之风,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广大人才心无旁骛做学问、搞研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引育人才、用好人才很重要,拴住人心、留住人才同样很重要。在经济落后的时候,待遇留人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到今天,事业比待遇更重要。必须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给人才提供更多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舞台。

人才集聚地一般具有科教资源丰富、创新载体密集、产业实力雄厚、人才发展生态优异等独特优势,而长沙恰恰拥有这些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把握人才集聚特征,支持长沙创建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依托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湘江科学城、“4+4”科创工程、文化和科技融合等标志性工程建设,构建具有鲜明标识度和一流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更好促进创新要素、智慧资源有效集聚并发挥作用。

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主体的关键,是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和支撑。必须积极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和建设布局,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积极抢占技术、标准、规模、人才制高点。秉持创业之初当保姆、创业过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安的服务精神,聚焦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需求,加强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公共平台开放共享机制,不断增强湖南对人才的吸引力。

吸引集聚人才,靠政策更靠服务,比真金更要比真心。必须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构建符合湖南实际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体系,撬动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使人才在湖南更容易得到金融支持。加强人才服务保障,用心用情办好人才关心关注的生活大事关键小事,构建国际人才服务环境,让人才真切感受到湖南尊重人才、渴求人才的态度和关心人才、支持人才的温度。

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完善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的制度机制,落实一把手第一资源责任,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深化对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落实好各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制度,鼓励部门联合培养人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服务人才的合力。加强对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和研修培训、表彰奖励、典型宣传,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把惟楚有材的广泛影响力变成人才兴湘的现实生产力。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新征程上,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营造引育留用人才良好生态,打造人才强磁场,加快培养集聚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提供人才支持。


责编:万璇

一审:万璇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