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锐 新湘评论 2025-10-10 14:49:41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21年9月,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坚持”,对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进行了深刻总结和论述。其中,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是“重大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目标方向”,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是“重点任务”,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重要保障”,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基本要求”,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是“社会条件”,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是“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这“八个坚持”,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国家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

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对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管人才就是党要领导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着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要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做好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等工作,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
充分尊重人才,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当好“后勤部长”,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要充分信任知识分子,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要征求知识分子意见和建议。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积极采纳。即使个别意见有偏差甚至是错误的,也要多一些包涵、多一些宽容。要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四个面向”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认识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必须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把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必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支持和鼓励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对标一流水平,根据国家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同时,满足我国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要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要锚定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要用好用活各方面人才,坚持以用为本,精准高效配置,确保人才得到最佳配置、发挥最大效能。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保障机制,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为基础,形成协同育人模式。在改革人才使用机制方面,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真授、授到位,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方面,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完善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市场导向,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在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方面,要完善人才管理制度,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
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人才的培育和成长有其自身规律,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社会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针对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的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要优化完善人才政策,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完善科学家本位的科研组织体系,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实行目标导向的“军令状”制度,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同时,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必须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教育引导各类人才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万璇
一审:万璇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