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抗战文艺作品|陈桂儿:微短剧如何讲好抗战故事——评《请回答1937》

  湖南文联   2025-10-10 10:30:15

图片

微短剧如何讲好抗战故事——评《请回答1937》

文|陈桂儿

抗战题材是否适合拍成“快节奏、强反转、重爽感”微短剧?如何在有限的时长内既传递厚重的历史记忆,又避免陷入苦难叙事的俗套老调?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期间,爱奇艺上线的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请回答1937》给出了一个值得讨论的答案。

这部剧以“手机穿越”设定,将2025年的女大学生陈念初与1937年的上海富家公子张彦卿连接在一起。在跨越88年时空的交流中,个体命运与国家存亡交织,青春情感与家国大义并置,构成了一种既轻盈又温情的观看体验。

手机也能穿越?

“穿越题材”不管在小说、网剧、还是电影中都早已是高频设定,但多数作品采用的是“人穿越”,即主角亲身进入另一时空,以现代人的思维改写过去的方式来进行叙事,或者反之。

然而《请回答1937》别出心裁地选择了“手机穿越”,这一设定看似荒诞,但符合当下观众的猎奇心理,并且手机作为信息媒介,天然承载沟通功能,跨时空交流也能够理解。

通过穿越的手机,陈念初能够将史料与预警信息传递给1937年的张彦卿,从而影响个体命运的走向。这一叙事策略有效缩短了观众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我们无需具备过多背景知识就能进入剧情。

同时,“如果我们能告诉前人未来”的假设不仅增加了代入感,也制造出独特的戏剧张力,使观众看剧时获得微短剧特有的“爽感”。

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抗战故事的单一模式。相比直接重现炮火硝烟,剧集采用了双线叙事,一是2025年的史料查阅,二是1937年的现场经历。两条线互相交织,观众既能感受文字所记载的惨烈历史,也能看到过去现实中的具象回应。这种双向对话,使得叙事不再只是回望过去,而是一种跨时空的互动。

角色有何成长与牺牲?

《请回答1937》为了避免该题材影视作品常常面临人物脸谱化的难题,编导在有限的时长内,努力让人物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成长轨迹。

张彦卿的形象具有典型的“成长弧线”。他出场时是个纨绔少爷,对“会说话的铁盒子”(手机)和“即将发生的事”既好奇又不以为然。但随着日军轰炸、父亲遇险、亲身冒死救人,他逐渐体会到战争的无差别性与民族的危机。

他最终散尽家财、护送孤儿离开战地,并在电量耗尽前拨通了陈念初的电话谎称“自己已上船”,最后却毅然留下参军抗日。

这种转变并不会显得突兀,而是层层推进的觉醒,在孤儿太多、船票太少、家底已尽的情况下,他放弃生路,把机会留给孩子们。这种牺牲更贴近现实的残酷,也更能打动观众。

陈念初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她原本只是一个在张园游玩的大学生,因手机穿越而被卷入历史。她一开始以编造“未来音乐家”的身份哄骗张彦卿帮忙,随着对历史的深入查阅,她逐渐投入其中,试图用有限的信息去挽救更多的生命。

她搜遍史料,努力想为张彦卿找到活下去的可能,但最终只能在纪念馆中的抗日烈士一栏中见到这个名字,这种强大落差,让观众更能感受到历史的重量。

陈念初的曾祖父陈云祥,是剧中另一条重要的成长线。他在1937年还是开在上海弄堂里的小医馆郎中,并未直接卷入战事。当陈念初通过张彦卿找到他时,甚至劝他尽早离开上海,回乡与家人团聚。

这时邻居带着病重的孩子小夏前来求助,剧情转折点悄然出现,面对“救命”还是“离开”的两难,陈云祥最终选择留下。

剧中描写陈云祥与张彦卿购买奎宁的过程,揭示了当时社会秩序已然崩塌。上海药店被日军控制,金钱在殖民主义面前失去意义,汉奸医生只认日本人,有钱也不好使。

张彦卿由此也真切感受到外界的动荡,张园里的歌舞升平不过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是他们想了个法子,冒死假扮日本人,才侥幸从态度骤变的药店医生手里买到奎宁,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对陈云祥而言,这不仅是一次行医的仁心选择,更是他从小我走向大我的分界点,救人之后,他毅然决定参军,用自己的专业和生命投身抗日事业。

该剧充分运用人民史观,在历史关头,平凡个体也能通过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抉择,走上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的道路。

为何选择1937年与张园?

剧集将故事背景落在1937年,这是一个高度象征性的年份。从“七七事变”到“淞沪会战”,再到“南京大屠杀”,这一年几乎浓缩了我国人民抗战初期的大部分苦难。

与此同时,剧集选择上海张园作为故事开端,也极具深意。张园是近代中国公共文化与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曾见证孙中山、黄兴、章太炎、蔡元培等革命志士的演讲与集会。它既是“新式生活方式”的起点,又是民族危机的见证者。

剧集把现代与历史的交汇点放在这里,实际上是将空间转化为叙事资源,使观众在故事中感受到属于标志性建筑特有的文化与记忆。如剧中频繁出现的石库门、雕花弄堂、凌霄花树等特色海派风格的建筑,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推广了上海的文旅地标。

总体来看,《请回答1937》在微短剧的框架下,完成了一次对历史题材的创新表达。虽然剧集也有局限,如受制于篇幅,部分剧情转折显得略急,人物心理的铺陈略显单薄,但瑕不掩瑜。

《请回答1937》表明,微短剧不仅可以满足娱乐消遣的需求,还能承担起历史教育与文化传播的功能。正如剧中张彦卿在参军前所说:“你我之牺牲,是为千千万万的后辈不再受苦受难。”这份感慨穿越时空,也注定会打动每一位观众。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