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9 10:49:01

蟾宫桂影婆娑处,嫦娥遗落玉盘酥。吴刚斫桂成蜜馅,万户捣衣作饼模。传说自唐玄宗游月宫后,胡饼易名"月饼",宋时苏子"小饼如嚼月"更添风雅,至明清已成中秋定俗。湘潭生油月饼承百年技艺,融苏式酥皮与广式五仁之妙,更以猪油点睛,恰似银汉倾泻一斛秋香。
东坡吟"饼饵甜于蜜",杨万里赞"月饼堆盘月样圆"。古人以饼喻月,今人以月寄情。义和斋匠人揉面如抚琴,将《楚辞》"蕙肴蒸兮兰藉"的馥郁,化作芝麻核桃的层叠诗行。一枚月饼半卷宋词,咬开便是"八月中秋月正圆"的平仄。
陈皮柚皮理气化痰,坚果五仁滋肾养元。湘潭月饼非徒口腹之享,实为养生妙品。银发者食之健脾,稚子啖之开胃,游子怀之解乡愁。三十万销量见证百姓青睐,百万产业链滋养一方水土,诚乃"金齑玉脍不足贵,最是人间烟火味"。
面粉起墙纳天地精华,糖油交融酿岁月甘醇。260度烈焰淬炼十六分钟,方成就九重酥脆。打孔如星罗棋布,刷蛋似金缕加身。冬瓜糖染就琥珀色,桂花蜜凝作月光魂。此般工艺载于民国市志,今人改良更胜前人,可谓"百载炉火传酥韵,一味匠心胜醴泉"。
义和斋三字重若千钧,非止商号,实为文化薪传。苏派技法邂逅湖湘滋味,成就"酥不腻口,甜不掩香"的独绝。当年斋作坊廿一家竞艳,今朝唯此味独占鳌头,恰应了"江山代有佳饼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楚史公有联赞曰:
月本千秋客,只年年律吕,史牒宜诗,曾复中华驱鞑虏;
饼犹梦里香,合落落窗棂,田园如画,永辉故里乐轩辕。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丁伟
三审:瞿德潘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