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10 09:50:06
文/蒋集政
2025年9月,我受邀参加望城区“寻找家园深处的美丽”专家沙龙。望城本土作家邓建华先生在发言时说,望城最大的特色是水,在长沙地区能够称之为水乡的,唯望城莫属。由此生发写一写“望城水”的冲动。
说起“望城水”,湘江是流经境内的最大河流。从长沙地图看,望城区横跨湘江两岸,除西岸主城区外,东岸还有丁字湾街道、铜官街道、桥驿镇、茶亭镇等4个街镇。湘江自岳麓区三汊矶入境望城,纵贯境内南北35公里,至茶亭镇团鱼洲北下入洞庭,望城由此被纳入洞庭湖区域治理范围。
湘江是望城人民的母亲河、生命河。在陆路交通困难的古代,人们更多选择依水而居,倚水而生,于是成就了望城湘江两岸的铜官古镇、靖港古镇、乔口古镇、桥驿古镇等湘江古镇群。
被誉为中国“五大陶都”之一的铜官古镇,兴起于唐代中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唐大历四年(769年)春,诗人杜甫自岳州至潭州(长沙)途中,曾在铜官渚避风,看到铜官窑烧瓷情景,作《铜官渚守风》:“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唐代湘籍诗人李群玉在《石渚》一诗中更生动描绘铜官窑的壮观景象:“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烛洞庭云。”
铜官窑更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开创了“南青北白长沙彩”的陶瓷发展格局,对世界陶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铜官窑博物馆陈列中有许多题诗壶,其中一只壶上“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的题诗,讲述了古代中国最浪漫、最缠绵、最凄婉的爱情故事。在《梦幻铜官》《今有彩陶源》《山水洲村共潭洲》里,都有对铜官古镇和铜官窑的感慨。
诗人杜甫当年自岳州至潭州,在长沙境内首先停留的地方是乔口,并写下《入乔口》一诗:“漠漠旧京远,迟迟归路赊。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此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经历坎坷磨难,步入晚年时流寓乔口,心中充满无法回到旧京也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无奈与悲凉。
乔口位于望城与益阳、湘阴、宁乡三地四县交界处,因系乔江入湘江口,故名乔口。乔江亦名柳林江,古称“横桥江”,或因两岸柳林泛翠,江水碧波潋滟而名。柳林江是湘江一级支流,与西岸的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北岸的岳阳市湘阴县铁角嘴镇形成天然的行政区划分界线。从2011年春天偶遇乔江,到2023年秋季体验荷里乔江虾影重,乔口一直在我的记忆里。
湘江望城段共有8条一级支流、13条二级支流,最大的支流当属沩江,也称沩水,又名沩水河,发源于宁乡市西部沩山,干流自西向东,至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注入湘江,全长144公里,在望城境内河长18公里。沩水是古代宁乡交通运输主渠道,沩水一支入湘江口靖港,古称沩港,宁乡商人和船民因而在靖港古镇建有八元堂和杨泗庙,以祈水运安全和生意兴隆。
靖港又名芦江,因地处沩水入湘江口,多洲滩,芦苇丛生,故名。唐武德四年(621年),内乱频仍,高祖李渊派大将军李靖南下戡乱,驻兵芦江。清朝同治年间《长沙县志》载:“唐李靖驻兵于此,秋毫无犯,百姓德之,名曰靖港,以志不忘。”靖港百姓为感佩李靖功德,专门建李靖祠以祀。
从读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黑雨》知道靖港,到2010年底第一次感受靖港古镇,之后多次造访,体验靖港的早春,调查了解众人争先社区兴,靖港是我到访最多、最心仪的古镇。
乔口、靖港是有名的水乡,也是著名渔乡,明代湘籍诗人李象珠曾作《浪淘沙·沩港渔罾》描绘渔乡雅趣:“野火晚江浮,渺渺渔舟,四时家水不知秋。举网日收鲂与鲤,买醉优游。逐浪过寒洲,云气油油,斜风细雨转船头。寻到芦花深处宿,惊起沙鸥。”如今“乔口渔都”依然闻名遐迩。
桥驿古镇是长沙北上的第一个驿站,战国时期起,湖广驿道自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经湖北蒲圻、岳阳(旧称巴陵、岳州)至长沙,在此地桥头建立驿站,名桥头驿,俗称桥驿,地以驿名。史书载,桥驿马号岭上砌有望官楼,白天可登高远眺,看出差官员从驿道上远远而来,黑夜则以干松树为燃料燃起熊熊大火,以示官员从此经过。
流经桥驿镇的沙河也为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汨罗市分水坳,经桥驿镇界耙山进入长沙境内,最终于丁字湾街道沙河口汇入湘江。沙河下游河段又称霞凝河,环抱长沙城区最大国家级森林公园黑麋峰,形成“水润民生”生态格局。人到桥驿自然停,多次到访桥驿,还亲身感受杨桥村“进士村”的耕读传承。
湘江望城段诸多二级支流中,马桥河、八曲河是其中典型代表。
马桥河发源于白马烟塘冲,呈东南—西北流向,因在原马桥中队河面上有座全麻石马桥而得名,流经黄金园、马桥、燕坡、小湖围,贯穿望城经开区,于高塘岭枞树港入湘江,全长约26公里。马桥河两岸郁郁葱葱,姹紫嫣红,漫步河岸,树木花朵与蓝天碧水相映成趣,蛙叫鸟鸣充耳不绝。
八曲河发源于岳麓区甑皮岭南麓,是望城境内湘江二级支流中河道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河长41.4公里,流域面积246平方公里,流经团山湖、湖塘、双丰、高裕和胜利5个堤垸。因其下游流经低洼水网地带曲折回环八道湾,故名“八曲河”。八曲河风景优美,是望城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依托八曲河自然景观,近年来望城区重点打造了“梦源雷锋”“宝亭镇河”“隐乡望城”“团山碧水”“天鹅孵蛋”“渔歌蕉滩”等“八曲河八景”。
长沙被称为“山水洲城”,而望城是“山水洲城”的最好诠释。湘江望城段东岸有黑麋峰、九峰山、书堂山、麻潭山群山绵亘、俯瞰江流,西岸有观音山、谷山、白鹤山、乌山层峦叠翠、秀甲四方;南北35公里的湘江中洲岛成群,著名的有月亮岛、冯家洲、香炉洲、蔡家洲、洪家洲、甑皮洲,与湘江两岸城镇构成“山水洲城”的独特风貌。
月亮岛,原名遥埠洲,因明代有许姓人家在此耕作而叫许家洲,又因形如弯月,逐渐有了“月亮岛”的迷人雅号。月亮岛东望鹅羊山,西临谷山,岛长4980米,平均宽约400米,最宽处800多米,总面积3300多亩。月亮岛被誉为“长江之畔的明珠”,20世纪90年代初,现旅居深圳的原湖南省委党校蒋敏先生向时任长沙市委主要领导提出开发月亮岛的建议,说“北有太阳岛,南有月亮岛”,并说因一曲《太阳岛上》让太阳岛、让哈尔滨火遍华夏大地,他同时提议创作《月亮岛之歌》,请著名湘籍歌唱家、“长沙妹子”李谷一演唱。
不知后来月亮岛的开发建设是否与蒋敏先生的提议有关,但如今月亮岛已打造成为集森林公园、游乐园、水上活动中心、高尔夫球场、度假中心等于一体的以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新辟旅游景区。
来到月亮岛,便见岛如一弯修长的新月吮吸湘水,两头银白的沙滩吻着湘水碧波,岛边柳林随风起舞,岛上匍匐的青草像一张绿色的巨大席梦思,南向滩头的芦苇林随风摇摆,偶然有惊起的鸥鹭盘旋而飞,引发无穷的诗情画意……我曾多次游览月亮岛,感受弯月浮卧岛生辉。
人们常赞美山的沉稳、水的轻柔,将山比喻为男人的脊梁,将水比喻为女人的血肉,所谓“水作的女人”“似水柔情”。但水也有暴戾肆虐的时候,1998年、2017年湘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人们至今记忆犹深。1998年湘江特大洪水,湘江长沙段防汛抗洪达两个多月之久;2017年湘江特大洪水,湘江长沙段创历史最高水位,达39.51米,改造提升后的橘子洲遭遇穿洲之害。
为了湘江长沙段防汛抗洪需要,兼顾湘江枯水期城区饮水安全需求,2007年,长沙市委、市政府选址望城区蔡家洲建设长沙湘江综合枢纽。综合枢纽工程于2009年12月开工,总投资63亿余元,分三期建设,于2015年全面竣工。综合枢纽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为提升长株潭城市群航运、防洪、供水、宜居、旅游等功能发挥重要作用,更成为湘江对接长江经济带、助力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长江中游综合性航运物流中心的重要通道。
长沙湘江综合枢纽建设期间,2013年,应时任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潘胜强董事长邀请,我带领市政府研究室有关同志深入枢纽工程建设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创新管理模式 打造精品工程》调研报告,也算为推进枢纽工程建设略尽绵力。
长沙湘江综合枢纽工程其实最先选址湘江香炉洲,香炉洲位于望城主城区高塘岭上游,望城区委、区政府认为,工程建设不利于望城形成“山水洲城”的风貌,于是最终选址高塘岭下游的蔡家洲。
香炉洲因形似香炉而得名,东望丁字湾街道,西濒大泽湖街道,洲岸沙土富含有机质,历史上以种植萝卜闻名,洲上保有旱柳等保护树种和加拿大杨树林,有自然放养的黄牛群,与临近的冯家洲共同构成冬候鸟越冬地和夏候鸟繁殖地,成为湘江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为完善湘江两岸交通,2021年6月动工兴建、2024年7月正式通车的双向六车道香炉洲大桥,主线长约3.24公里,是湘江上首座按Ⅰ级航道标准设计的桥梁,也是湘江上跨度最大的独塔斜拉桥。
沩水河也是望城防汛抗洪的重要战场。早在1957年,望城就开展了“治理沩水、围垦团山湖”防洪工程,将穿过团山湖村的沩水河水尾闾上移,沿着团山湖南、北、东三面合拢,新筑大堤,形成团山湖垸。雷锋在团山湖治沩战役中度过了他18岁的青春岁月,这里因此成为“雷锋精神”的发源地。我曾于2023年金秋时节深入团山湖村,感受雷锋映照团山湖。
1957年沩水河治理,在原新康乡境内开挖新河,所在地因此取名新河大队,1984年更名为新河村。沩水河改道为新河村留下了5公里多老沩水河道,夏秋丰水季节,新河水涨老河满,老沩水河成为新河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沩水河新、老河道穿村而过,造就水美粮丰新河娇。
沩水河望城段虽然得到了有效治理,但仍然难以完全做到“人定胜天”,2017年夏天沩水河流域一场特大洪水中,位于沩水河下游的望城区乌山街道龙王岭村部分农户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60余户房屋被洪水冲毁。洪灾过后,其中24户家庭申请集中安置建房,建成龙湾花园式别墅小区。2023年初冬时节,我特地到此感受龙王岭下龙湾美。
湘江北去,“望城水”不仅有湘江及其众多支流,还因此形成和开发建设了诸多湖库,仅湘江西岸就有千龙湖、团头湖、斑马湖、大泽湖等,像一颗颗晶莹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望城这片多情的土地上。
千龙湖位于靖港镇(原格塘乡),即格塘水库。清同治《长沙县志》载:“格塘在新康都三甲,周围数里,塘中有二洲,塘水灌田数百公顷。”当年格塘乡即以格塘为名。明嘉靖《长沙府志》上名为“革塘”,是因一场讼事而定。1969年重修格塘,蓄水量增大到1000万余立方米,湖内留有千车井遗迹。
如今的千龙湖已建成国家4A级生态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2万亩,水域面积2800亩,核心景观涵盖千龙八景、薰衣草园及星座岛主题区,形成集商务会议、休闲度假与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走进千龙湖,仿佛走进了一幅水墨丹青,湖面波光粼粼,水鸟成群,芦苇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水草清香。千龙湖是众多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秋冬时节,白鹭、苍鹭、绿头鸭、鸬鹚等成千上万只候鸟在此栖息,湖面上飞鸟翩翩起舞,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
与千龙湖一堤之隔的团头湖是长沙市最大天然湖泊,水域总面积达8000亩。据考古研究,团头湖不仅是南洞庭湖的汊口之一,湖岸线曲折多弯,形成48处咀状地貌,俗称“四十八咀”,团头湖畔更有27处先秦遗址群,王家洲楚式陶鬲与澧县肖家铺遗存陶纹器型同源,是楚人南渐的见证——他们沿洞庭湖东西岸两路并进入湘,在湘江之滨播撒文明的星火。
我与团头湖畔的靖港镇凌冲村结下不解之缘。2012年底,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市政府研究室一位年轻干部挂职凌冲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从此凌冲村成为市政府研究室联点村。2015年转任市政府办公厅工作,凌冲村又成为市政府办公厅乡村振兴联点村。2013年夏天,我为团头湖的美丽风光、悠久历史、深厚底蕴所震撼,带领市政府研究室的同志深入走访调研,提出将团头湖湿地建设成为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议。
团头湖环湖分布着“美女晒羞”“河螺晒孔”“兔子望月”等自然景观,关刀山西麓存有清代民间水利工程遗址。通过马转坳闸,团头湖与湘江实现水体交换,保持着良好的自净能力,湖中因此栖息着青鱼、草鱼等20余种淡水鱼类,沿岸芦苇荡为白鹭、野鸭等鸟类提供栖息地,据2024年观测,冬季迁徙季日均有3000余只候鸟在此停歇。
斑马湖位于高塘岭新区,原是一片荒野茅草丛生的湖塘,茅草蓬乱尖直,像斑马的鬃毛,当地人俗称斑马湖。如今的斑马湖湿地由南湖、西湖、东湖组成,水面1400余亩。蓝天白云下,斑马湖水质清澈见底,好似一块块巨大的玉石满盛在湖床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湖岸垂柳轻舞枝条,香樟如盖伸展茂密枝叶,四季花草编织出流动锦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2018年斑马湖公园挂牌后,更成为望城市民的休闲娱乐地和精神栖居地。清晨,老年人沿湖晨练,轻柔的脚步伴随着鸟鸣;夜晚,湖畔天水广场定期举办文化活动,花鼓戏的唱腔与广场舞的旋律交织。夜市的主角永远是花枝招展的女人们,一个个粉面桃李,风摆杨柳,美颜若花,巧笑似蜜;一个个杂货摊点,更多的是口味虾、糖油粑粑、刮凉粉、烤苕皮、荷香鸡、螺蛳粉等小吃,勾勒出“烟火气里见温情”的市井画卷。
大泽湖位于大泽湖街道,曾经是多种珍稀鸟类繁衍生息的家园,也是众多候鸟长途迁徙中的“驿站”,据介绍,大泽湖是离长沙市主城区最近、生物种类繁多、自然状态保持良好、人与生物和谐相处的一块天然湿地,被誉为“长沙最后的城市湿地”,却因围湖养鱼、粗放农耕失却生机,60种珍稀鸟类远走他乡。
大泽湖的蜕变始于“产城融合”。随着全国首个海归小镇落户,这片湿地迎来一场“近自然”的修复:清淤30万立方米,让湖水重归澄澈;修引水渠1.7公里,引湘江活水滋养;建设观鸟平台、空中廊桥、165座树岛,为鸟类搭建“空中别墅”;留400亩农田,作为候鸟“天然食堂”。2025年5月30日湿地公园一期开园时,我和爱人禁不住兴致勃勃地前往参观游览。
当湿地内常年栖息白鹤、水雉、白鹭、灰鹭等200多种鸟类,一座“省会新地标·湘江未来城”已显雏形,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新兴产业集聚于此,引进项目50个,总投资超140亿元。随着地铁4号线北延、香炉洲大桥建成,湖南师大附中分校、市四医院滨水院区入驻,“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正化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邓建华先生在“寻找家园深处的美丽”专家沙龙发言时还说,许久以前他就倡议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写一篇类似《望城水上交通发展史》的文章,说这篇文章写好了,望城的发展也就“一目了然”了。我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却引起我无限遐想……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蒋茜
一审:蒋茜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