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米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9-30 17:40:45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要知道,我国近60%的高中学生都在县域中学读书,县中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些孩子的成长与未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
01
其一,一些地区县中还面临着优秀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同时县中教师在能力素养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其二,优质生源被跨区域“掐尖”流失的现象愈发严重;
其三,办学条件薄弱,基础设施陈旧、教学设备落后,难以满足新课程新高考下选课走班、实验探究等教学需求;
其四,课程改革推进迟缓,多以应试为导向设置单一课程,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养培养的支撑。
县中是中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
在许多县域家庭心中,高考是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分数和升学率是通往理想大学的“敲门砖”。
他们害怕孩子一旦不抢跑、不补课,就会在升学竞争中掉队,错失改变人生的机会。这种焦虑,使得家长即便明知过度补课有害,也不得不“随波逐流”。
《计划》的出台,就是为了给县域教育“加油”,让县中的孩子站在更公平的起跑线上。
02
其实,县域家庭恐惧的并不是“减负”,而是减负背后“减机会”;焦虑的也不是“不补课”,而是除了补课,孩子缺乏其他追赶的路径。
所以,县中的真正困境,不在于纠正“唯分数论”“唯升学率”,而在于“除了分数与升学,还能给孩子什么”?
可以看到,《计划》重点围绕县中发展存在的办学资源、布局结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师资队伍、保障机制不足等问题,明确了扩资源、强保障、提质量、优生态、促融通等五项具体目标任务,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八大行动和24条重点举措。
其中,几个“破局关键”值得关注。
对“掐尖招生”亮剑,重塑教育生态。《计划》明确“严禁省属、省会城市高中违规面向县域掐尖招生”,禁止抢挖县中优秀校长和教师。这一举措直击县中困境的痛点,有望打破优质教育资源被不断抽空的恶性循环。
从“唯分数论”向全面发展转变。《计划》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要求以省为单位明确高中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集中上课补课或组织测评。这不仅是减负,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
用“数字化”赋能县中,打破资源壁垒。《计划》支持县中建设智慧教室,鼓励城市高中向县中开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这意味着数字技术将成为缩小教育差距的有力工具,让县中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从“千校一面”到特色多样发展。《计划》提出推动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开展综合高中建设试点,鼓励多元成长路径。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破解县中困局,不只是“堵”住补课的路,更是“疏”通县中教育质量提升的道。
《计划》的出台,正是在为县域孩子“补机会”,也为县中搭建起了一套不靠“补课抢跑”也能高质量发展的新框架。

03
《计划》的出台,给了一个跳出“唯分数”内卷、回归育人本质的方向。县中教育不是只做“减法”,更要做“加法”和“乘法”。
加法,是加资源、加选择、加路径。必须让县中学生拥有和城市学生一样的多元成长通道,丰富的选修课程、与职业院校的融通培养、高校专项计划的真实倾斜等。
乘法,是乘评价改革、乘社会共识。必须让家长看到,“不唯升学”不等于“不要升学”,而是追求“更健康的升学”。唯有通过强化过程评价、探索综合录取、公开教育成果,才能逐步建立信任,让社会意识到,一所不靠“刷题”也能培养出优秀学生的县中,才是真正的好学校。
县中教育的改革能否成功,不取决于政策严不严,而取决于路径多不多、资源足不足、信任够不够。只有当县中真正具备与城市学校同台竞技的教育实力,家长的“教育焦虑”才能被“教育信心”稳稳替代。
责编:万璇
一审:万璇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