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托举新希望 百姓笑迎“新家园” ——湖南全力推进资兴重建工作纪实

奉永成 杨建建     2025-09-28 17:31:3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见习记者 杨建建 通讯员 吴永胜 范警元

秋分时节,资兴市八面山稻田里的稻谷黄了,翻涌起金色的稻浪;柑橘压弯枝头,透出诱人的果香;村民们正忙着采挖地里的生姜,装运,送往市场……9月的资兴市八面山五彩斑斓,硕果累累,笑容洋溢在大家脸上。

看着如今的景象,谁都想不到,一年前,这里曾遭受过一场特大山洪地质灾害的重创。

(通组公路修复现场。通讯员供图)

2024年7月26日,受台风“格美”影响,资兴市遭遇突破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八面山、州门司、兴宁、白廊等乡镇一夜之间陷入瘫痪,道路、电力、通信等多处基础设施中断,家园成废墟,良田变汪洋,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洪流退去后,立即按下重启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级层面派出46个省直单位对口支援资兴市灾后重建工作队,省应急委办公室牵头负责统筹省直单位对口支援工作,新生的力量慢慢生根发芽。一年多时间,疮痍渐愈,希望重现,曾经破碎的土地上,新的道路不断延伸,农田稻浪重新翻涌,46个省直单位与当地干群一道,合力托举新希望,百姓笑迎“新家园”。

(道路、河流清淤后的百嘉洞村。)

洪水退到哪里,重建就跟到哪里

2024年8月3日,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刚一抢通,灾后重建工作随即启动。

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应急委办公室迅速牵头建立对口支援工作机制。《省直单位对口支援资兴市灾后重建工作方案》等文件接连出台,明确“六帮”重点任务,建立联络会商、交办督导、评估验收等机制,确保工作运转有序、帮扶有力。

洪水退到哪里,重建就跟到哪里。2024年8月,省、郴州市、资兴市三级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启动。46家省直单位、23家驻郴企业、19家资兴本地单位抽调的精干力量,组建帮扶队伍,对46个重灾村和27个受灾较重的村实行“一对一”全方位帮扶。

灾后重建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郴州市紧急动员,汝城县派遣38人组成专班支援兴宁镇,苏仙区深入村组核实灾情,桂阳县捐赠现金569万元、物资110万元。

各省直单位更是重建家园的中坚力量。湖南海利集团4天内将首笔救灾资金拨付到位,两个月完成10.9公里道路贯通;省财信金控集团支援建成3座跨江大桥,彻底解决刘家村出行难题;高新创投集团新建公路平板桥,打通运输通道。

“工作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打通了通组公路,解决了大家用电、用水这些难题,我们的心也就宽了。”八面山瑶族乡团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松平回忆。

(海利集团工作队在桎木村援建的光伏电站。通讯员供图)

重建不仅是修复,更要提质

道路、通信、电路是救援的生命线,也是灾区重建的“大动脉”。山洪地质灾害导致资兴市1893公里道路、62座桥梁严重受损,多个村庄在洪水的冲击下沦为“孤岛”,救援与重建面临极大的挑战。

工作队在修复道路的同时,全面提升当地抗灾能力。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在白廊镇布田村修建182米防洪渠;湖南能源集团利用测绘技术精准排查70余处风险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半个月完成青腰村71米滑坡带治理。

截至目前,各对口支援工作队累计修复道路338.69公里,清理河道604.31公里,修复桥梁258座,重建防洪堤及挡土墙435.19公里,恢复林地4773.5亩,复垦耕地13218.05亩。

灾后重建,不仅要搞好基础设施还要做好产业帮扶,带领百姓持续增收。

湖南省地质院投入120万元在八面山瑶族乡大雁山村建设大白鹅养殖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一年多时间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海利集团在桎木村建设总装机232KW光伏电站,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超10万元;港航水利集团在鸭公垅村引进19个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梨树嫁接和人工授粉技术,年产值达320万元。

产业和就业让百姓增产增收,新家园不但能安居还能乐业。资兴市创新推行“以工代赈”模式,帮助受灾群众就近就业、稳定就业,通过实施47个专项项目,吸纳3500余名群众务工,预计发放劳务报酬3200万元,人均年收入0.9万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开启了新生活。

(湖南农业集团工作队指导当地在高山黄土梨园套种西瓜。通讯员供图)

新居拔地而起,希望扑面而来

让百姓尽快住上安全房是灾区重建的头等大事。一支支工作队穿行在废墟之间,逐户摸排危房,协助拆除、重建。兴宁、州门司、八面山、黄草4个集中安置点建设拔地而起。

“光线好、做工细,真的非常满意!”站在兴宁安置点140平方米的新房里,州门司镇杨公塘村李资华笑容满面。

作为资兴规模最大的集镇安置点,该项目二期共建成450套住房,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更暖心的是,政府携手爱心企业为安置户送上“十重礼”,涵盖水电网络费与基本生活物资,让家的温暖触手可及。

目前,资兴市通过多种安置方式完成搬迁安置5038户,第二批避险搬迁安置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湖南建设投资集团协助杨家坪村拆除57栋危房,277户迁入新居;中联重科完成龙溪村300多户安置;湘科集团实现45户112人安全安置。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重启的希望和未来。

生态修复与家园重建同步进行,发展的成色越来越“绿”。省生态环境厅下拨600万元用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修复,成功将东江湖水生态保护修复纳入中央项目库;省公安厅邀请专家指导州门司镇燕窝村农田治理和生态修复,重塑绿水青山。

岁月轮回,时序更替。如今,在资兴市八面山、州门司、兴宁、白廊等乡镇行走,校园书声琅琅、农贸市场重现烟火气,曾经满目疮痍的村庄正焕发勃勃生机。

责编:符硕

一审:符硕

二审:胡宇芬

三审:李伟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