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8 15:30:52
秋气清肃,万物收敛。秋季作为炎夏与寒冬的过渡季节,是调整人体气机以顺应四时之变的重要养生时节。
早秋时节,暑热还未散去,或易出现气温高达35℃以上的“秋老虎”现象。《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应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所以秋季食疗养生应避免辛辣发散之品。中医认为秋季五行应金,其主色为白,或易耗伤人体阴液,外感燥邪,应注重顾护。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中医专家为您健康护航,为您科普,健康度秋。
秋日宜润燥养肺
《黄帝内经》中提到“秋冬养阴”,饮食上秋季以滋阴生津为主,宜多吃滋阴润肺食物(如梨、百合、银耳、山药、莲藕等),可缓解秋燥或部分慢性咽喉炎疾病引起的口干、咽干等症状。
日常食疗保养可选择:冰糖炖雪梨、百合莲子粥、银耳羹等。
秋季应少辛增酸
辛味食物多有发散之功,或易损伤津液。秋季宜减少辛辣食物(如花椒、生姜、辣椒等)的摄入,以防加重燥热。酸性收敛,酸味食物多有生津开胃之效,秋季宜适量增加应季酸味食物(如山楂、柠檬、石榴等),有助于收敛肺气,既往有慢性胃病或易反酸者,酌情慎用。
普通食疗可选择:山楂陈皮水、柠檬蜂蜜水、乌梅甘草汤、番茄鸡蛋汤等。
秋日可适度进补
“贴秋膘”是中国传统民俗,指立秋后通过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肉类)补充夏季因炎热消耗的体力和脂肪,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备能量,增强御寒能力。《黄帝内经》中也提到“秋三月,此为容平…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讲的就是秋季当以“养收”为养生之道,即收敛内存,储备能量。所以秋季可选择鱼肉、鸭肉、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但避免过度油腻或温补(如羊肉、桂圆等),以防助火生燥。超重人群,酌情少量选择,避免加重身体负担、引发代谢类疾病。
普通食疗可选择:清蒸鲈鱼、山药老鸭汤、蒸鸡蛋羹、枸杞肉丸汤等。
秋季还需避免生冷
“秋老虎”气温较高时,年轻人常贪凉饮冷,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功能较弱,免疫力日渐降低。加上秋季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阴寒之气渐盛,中老年、体质较弱人群容或易出现腹泻等感寒表现。秋季应减少生冷食物(如冰镇饮料、冰镇水果)的摄入,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复感风寒。
秋季是丰收的时节,建议食用以应季蔬果为主。天气或易变,伴随空气质量下降,部分有肺部慢性疾病或肺结节、肺部肿瘤等病史的人群,均需做好养肺、护肺的日常保障。爱好养生的普通群体,可以适当配合中医食疗进行养生。日常规律作息、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也是日常防病治病的不二法宝。特殊疾病患者,请咨询专业医师指导。
文|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四科 唐蔚 刘梦姣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丁伟
三审:瞿德潘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