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7 22:10:14
新湖南客户端9月27日讯(通讯员 陈中云)幕阜山下,渭溪河畔。9月27日,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联映古村·毅行驿道”张谷英文化行在这里启动!
湖南日报社联合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带领500名师生走进“民间故宫”张谷英村,穿行“晴不曝日,雨不湿鞋”的古村廊巷,聆听“孝友、耕读、忍让、积德”的家训文化,品读中华一流书香翰墨,对话湖湘顶级楹联专家,大学外语团队同步解读。
这场由湖南日报研学教育发展中心联合张谷英管理处、张谷英镇人民政府和湖南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信息学院、江西省泰豪职业动漫学院、中南大学附属小学、砂子塘湘天小学、张谷英中心学校开展的穿越千年的青春对话,是一场诗联驿道的青春相约,一次湖湘文化的文学毅行,一次乡村振兴的合奏乐章。


秋光正好,张谷英村在晨雾中苏醒。“联映古村·毅行驿道”文化研学活动徐徐展开,让这座素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古村落成为“跟着邮票去旅行·走读湖湘”的生动课堂。

清晨八点半,张谷英景区孝廉家风传承馆前已热闹起来。学生们接过“驿使行囊包”,换上统一的服饰,一天的驿路文化体验悄然开始。九点刚过,在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圣长浑厚的《你的故事》声中拉开暖场序幕,中南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黄致宁同学演唱的《神奇的地方》,以童声唱出了对湖湘山水的真挚情感。

而真正让“邮票”与“旅行”深度融合的场景,出现在下午的启动仪式上。麓枫少年邮局的李佳霏和汪希言两位同学走向台前,以邮票为媒介,带领全场观众“走进”历史。李佳霏手持《驿使图》邮票,从嘉峪关的魏晋画像砖讲到张谷英村的古邮驿脉络;汪希言则借助《湖南民居》邮票,解析眼前古建筑中“五进四井”的布局智慧与风火墙的匠心设计。方寸之间,湖湘文化的厚重与灵秀跃然纸上。

下午一点二十七分,活动迎来关键节点——“‘跟着邮票去旅行’教育联盟研学基地”授牌仪式正式举行。中南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陈中云主任代表麓枫少年邮局向张谷英村授牌,标志着“邮票+研学+文旅”的联盟化发展模式落地生根。这一举措不仅拓展了实体育人空间,更将张谷英村纳入“走读湖湘”文化 IP 的网络节点,推动湖湘文明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走进青少年的成长历程。

授牌仪式后,五公里环村毅行正式开始。队伍沿古道行进,而麓枫少年邮局在途中设置的五个盖戳打卡点,成为毅行途中的“知识驿站”。参与者需完成古建筑识别、楹联补全等任务后才能盖戳,一路行走,一路学习,体育、智育、美育、德育与劳动教育融于一体,真正实现了“走一路、学一路、悟一路”。


下午三点三十五分,活动在奖牌颁发中步入尾声,但“跟着邮票去旅行”的脚步并未停歇。正如一名参与活动的中学生所说:“以前觉得邮票只是收藏品,今天才发现,每一张邮票都是一扇门,推开就能走进一段历史、一片山水。”


从张谷英村出发,“跟着邮票去旅行”正在成为一条清晰的湖湘文化研学主线。它不仅连接实体村落与虚拟课程,更串联起历史与当代、知识与实践,在“文化强省、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中,写下了一页页青春注脚。
责编:王德和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