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持续向好 怀化首次记录到近危物种红颈滨鹬

    2025-09-27 10:26:55

9月24日,记者从怀化市林业局获悉,通道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保护区附近的湿地水域,发现两只体小灵动的灰褐色水鸟。经鉴定,该鸟类为红颈滨鹬,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物种,这是该物种首次在怀化被记录到。

(红颈滨鹬。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卓 通讯员 陆忠 摄)

据了解,红颈滨鹬是鹬科滨鹬属鸟类,体长约15厘米,是典型的小型涉禽。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翅上具明显白斑,夏羽时头、颈、肩呈红褐色并缀有黑褐色纵纹,冬羽则转为灰褐色,下体呈白色,嘴与脚均为黑色,易于辨识。

“它们常集群活动于沿海滩涂、河口、湖泊等湿地生境,以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为食,行动敏捷,觅食时头部会不停上下点动。”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学教师朱乐强介绍,作为洲际迁徙鸟类,红颈滨鹬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冻原地带,越冬时经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等湿地抵达东南亚至澳大利亚,在中国主要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迁徙过境鸟。“此次现身内陆山区的通道万佛山附近,打破了其偏好在沿海生境活动的常见规律,实属罕见。”

通道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主任陆忠介绍,红颈滨鹬的首次现身,不仅印证了当地湿地生态的完整性,也为怀化鸟类分布名录补充了新记录,为迁徙鸟类研究提供了珍贵样本。今年在此区域还记录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黄胸鹀;鹰鸮、红脚隼、燕隼、鹊鹞等二级保护野生鸟类以及黑翅长脚鹬、灰翅浮鸥、灰头麦鸡、林鹬等野生鸟类。

近年来,怀化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开展了河岸增绿护源三年行动,累计完成660公顷河岸绿化修复工程,湿地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鸟类资源从230种增长到336种,增长率46.1%。持续开展常态化巡护值守,连续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候鸟保护行动”“雷霆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卓 实习生 欧阳颖强)

责编:黄欣然

一审:黄欣然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