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09-26 22:19:49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评论员 张军
当俞某冬蓄意将怀孕妻子推下34米悬崖,这种极端暴力行为已是人神共愤。
当泰国法院以蓄意杀人未遂罪判处俞某冬33年零4个月监禁时,一场更漫长的离婚拉锯战才刚刚开始。王暖暖与俞某冬的婚姻关系,至今仍是束缚她的无形枷锁。
9月26日,她和俞某冬离婚案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开庭。俞某冬因在泰国服刑,通过视频参与庭审。庭审时间持续了4小时,此案将择期宣判。这是我国首次针对境外服刑人员开展的离婚视频庭审,这也是从最高法国际合作局的协调到基层法院的反复沟通后的结果,开庭本身已具有里程碑式的破冰意义。
因其特殊的经历,王暖暖写了本书《重生》,她也成了电影《消失的她》的原型,此案的社会影响可谓空前巨大。
可一场“理所当然”的离婚为何耗时近三年?
从2023年9月递交起诉状到2025年9月正式开庭,这场离婚案的程序迁延绝非偶然,而是多重法律障碍交织的必然结果,其核心症结集中在程序正义与现实困境的错位之上。
我国法律对离婚案件的审理秉持极高的审慎性,《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除下落不明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等特殊情形外,离婚案件当事人必须出庭或提交书面意见,这使得缺席判决在本案中无法适用。这种制度设计本是为保障当事人诉权,却在极端个案中沦为施害方拖延诉讼的工具。程序正义的终极目标是保障实质正义,但在本案中,反而让幸存者承受了更长时间的精神折磨。
更棘手的是跨国司法协作的现实壁垒。常规跨境送达渠道完全失效。即便最终达成视频庭审,也是历经多轮协调。
最荒诞的是施害方的恶意拖延与勒索。俞某冬及其家人不仅拒绝配合聘请代理律师,更在庭审前突然变更代理态度试图抗诉,甚至开出3000万元的“离婚价码”。这种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却因程序漏洞难以被及时遏制。王暖暖不仅无法开始新生活、重新组建家庭,其婚后收入理论上仍属“夫妻共同财产”,甚至面临婆家的持续勒索。
公众对判决结果的期待,本质上是对恶有恶报的朴素正义观的追求。王暖暖的抗争正在推动制度进步。正如她所言,“希望我的离婚官司可以填补司法空白”,这场个人的苦难已转化为推动法律完善的公共力量。王暖暖案暴露的送达难、开庭难、执行难等问题,凸显了我国涉外民事程序规则的滞后性。随着跨国婚恋日益普遍,类似的跨境婚姻纠纷将不断增多。无论此次判决结果如何,它都将为后续类似案件提供司法参照,倒逼涉外离婚程序的优化与极端个案救济机制的建立。
当庭审铃声落下,等待判决的王暖暖早已用六年的坚持证明: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幸存者从未放弃对自由与尊严的追求。而法律的使命,正是要跟上这份坚持的脚步,让悬崖之后的受害者摆脱枷锁,在法制的阳光下真正实现重生。
责编:薛琳
一审:薛琳
二审:张军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