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 | 株洲市残疾人事业交出亮眼答卷

株洲市残联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5 10:55:50

“十四五”以来,株洲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康复服务、教育文体、无障碍环境等重点任务,全市残疾人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主要指标全面超额完成

根据《株洲市“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设定的10项主要指标,截至2024年底,6项约束性指标和4项预期性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目标值,多项核心数据位居全省前列。

在社会保障方面,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低保比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均稳定保持在100%,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平均参保率达93.9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在服务保障方面,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99.79%,辅助器具适配率达99.92%,两项指标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年均达99.21%,持续高于99%的目标值。

在能力建设与民生改善方面,“十四五”期间累计开展城乡残疾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7424人次,完成目标的148%;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647户,超出规划目标647户,完成率达122%。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株洲市不断织密扎牢残疾人社会保障网。建立“单人保”动态管理机制,2024年将286名无业重度残疾人单独纳入低保。创新“四帮四促”结对帮扶工作模式,累计解决残疾人家庭实际困难320件。低保边缘家庭残疾人救助覆盖率由2021年的85%提升至2024年的95%以上。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精准发放。通过“智慧助残”系统,补贴发放精准率达100%。补贴标准实现动态调整,月补贴标准从70元提高至91元。“十四五”期间,累计发放两项补贴2.25亿元,惠及残疾人89万人次。

在社会保险代缴方面,重度残疾人城乡居民医保代缴实现申报、审核、代缴、享受“四个100%”。养老保险代缴资金从2021年的120万元增至2024年的229万元。石峰区创新“政保合作”模式,为所有重度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

托养服务提质扩面。全市建成14家规范化托养机构,其中5A级2家、4A级1家。制定6大类48项服务标准,持证上岗率达90%。引入“湘小蚁”智能监管平台,实现服务全程可追溯,服务满意度连续四年保持在95%以上。

残疾人就业创业机制持续完善

湖南省首届残疾人创新创业大赛在株洲举行

为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力,株洲市将残疾人培训纳入民生实事和绩效考核,2021年以来累计培训7424人,完成“十四五”目标的148%。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学”,在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株洲代表团连续三年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张晗熹、蔡志成等优秀选手在全国大赛中斩金夺银。

就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诸事达APP”等信息化平台应用,实现按比例就业认证“跨省通办”。市本级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和心理咨询室于2023年底投入使用。持续开展“春风行动”专场招聘,做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目前,全市3.27万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就业率稳居全省前列。

政策扶持精准有力。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2021年以来,新增残疾人集中就业机构14家,其中示范基地6家、辅助性就业机构7家。支持795名残疾人自主创业,组织参加“中国创翼”等创业大赛,黄程职业培训学校等单位成功入驻省级福利性单位电子卖场。

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株洲市残联开展“爱耳日”健康义诊活动

康复服务精准高效。加强0—6岁儿童早期筛查与干预,预防出生缺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连续四年纳入省、市民生实事,2021年以来共救助4390名残疾儿童。9个县市区中有5个实现扩龄救助。建成17家省级村(社区)康复站和1家省级自助互助基地。

教育帮扶工作不断深化。建立“1+5+N”入学评估机制,未入学残疾儿童由2021年的16名降至2024年的6名。送教上门实现标准化,开发个性化课程包32套。市特校开设5个职高专业,建成3个校企合作基地,订单培养率达65%。建成普通学校资源教室28个,培养融合教育骨干教师120名。

株洲市残联组织残疾人朋友游玩方特欢乐世界,残疾人朋友开心地观看表演。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残疾人文化周、“五个一”进家庭等活动惠及2000余人次。黎敏在东京残奥会和全国残运会摘得多枚奖牌,43名株洲运动员在省残运会斩获25金17银32铜。轮椅舞蹈队广受欢迎。在第十届省残疾人艺术汇演中,株洲节目《我也能行》获戏曲类第一名。在全省云动会中,累计发动1.2万名残疾人参与,两届均获“最佳组织奖”。

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推进。打造“无障碍综合服务示范区”,信息无障碍交流点拓展至36家。株洲电视台新闻联播开通手语翻译,市残联公众号发布手语宣传视频21期。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连续纳入省市民生实事,完成3647户。

宣传引导深入人心。株洲残联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居全省前列。2021年以来,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报道1100余篇。潘平洋当选“中国好人”,4名残疾人、2家企业、3名个人获省级表彰,醴陵市残工委、茶陵县残联理事长获全国先进。

志愿助残蔚然成风。市县两级成立助残志愿服务队伍,盛康托养中心、爱慕家助残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作用凸显。投入200万元支持50余个基层党建助残示范站点建设。在全省助残志愿者骨干培训班上,株洲5个项目获表彰,4个项目获省级支持。

残疾人事业基础保障有力加强

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造“党建+业务”融合品牌。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级残联换届,组织体系更加健全。连续三年举办专职委员知识竞赛,在全省比赛中获总分第二名。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2023年、2024年连续在市委党校举办残联系统专题培训班,提升干部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着力打造懂残疾人、爱残疾人、心系残疾人的专业化队伍。

“十四五”以来,株洲市残疾人事业交出了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民生答卷。面向未来,株洲将继续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株洲市残联供稿)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