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抗战文艺作品|何世华:以青春之音,续山河不朽——评歌曲《山河》

  湖南文联   2025-09-24 15:38:22

文|何世华

“我们执手点亮扁舟渔火,幻想着浪迹江河,月落时这边是你那边是我。”当黄霄雲温柔而坚定的歌声响起,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此展开。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联合出品的青春传承曲《山河》,以独特的视角、动人的旋律和饱含深情的歌词,打破了历史与现实的界限,让当代青年与抗战先辈进行了一场直击心灵的对话,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与思考。

从创作背景来看,《山河》诞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80年前,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80年后的今天,身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一代,虽然未曾亲身经历战火硝烟,但那段历史所承载的精神力量,依然在血脉中流淌。《山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肩负着传承抗战精神、让历史记忆在青年中延续的使命。

《山河》的叙事结构极为精巧,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对话体”叙事方式。歌词中,“你”与“我”的对话贯穿始终,“你”代表着抗战先辈,“我”则是当代青年。这种对话并非简单的言语交流,而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传承与担当的交接。开篇“我们执手点亮扁舟渔火,幻想着浪迹江河,月落时这边是你那边是我”,描绘出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与“硝烟里来时是你归时是我”所展现的残酷战争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山河,如今的青年站在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土地上,许下守护山河的诺言,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使得歌曲的叙事充满了张力。

歌词创作是《山河》的一大亮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内涵。“落日长河,孤烟大漠,湖泊月色”,这些自然意象既是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的描绘,也是先辈们所热爱、所守护的家园象征。“你说若我路过,你曾血染的山河,便是生死契阔”,短短几句,将先辈们为了山河不惜生死的决绝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最平凡的万家灯火,你在天涯角落,也在人间烟火”,则将宏大的家国情怀具象化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让人们意识到,先辈们所追求的胜利,正是为了这平凡而温暖的人间烟火。“儿时的月亮照亮着我回家的山坡,是你走过”,这句歌词充满了温情与感恩,儿时的月亮这一意象勾起了人们对家乡、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而先辈们曾走过的足迹,更是让这份回忆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

在旋律与编曲上,《山河》同样可圈可点。旋律以抒情为主线,舒缓而悠扬,如潺潺流水般流淌进听众的心田。间奏部分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元素,二胡的悲怆、竹笛的空灵,为歌曲增添了浓郁的中国风色彩,也进一步烘托出历史的沧桑感与情感的深沉。编曲在配器上的运用十分细腻,弦乐的铺垫、钢琴的点缀以及鼓点的节奏把控,都恰到好处地配合着歌词与旋律,将歌曲中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黄霄雲的演唱更是为歌曲增色不少,她的嗓音清澈纯净又极具穿透力,能够精准地诠释出歌曲中的情感变化,从轻声诉说时的温柔,到高声吟唱时的坚定,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对先辈的敬仰与对山河的热爱。

与同类主题的歌曲相比,《山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青春视角”。以往的抗战主题歌曲,多侧重于宏大叙事和历史的厚重感,而《山河》则从当代青年的视角出发,以青年与先辈的对话为切入点,更贴近青年的情感体验,让青年更容易产生共鸣。它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引导青年思考和平的意义与自身的责任,这种表达方式在同类歌曲中独树一帜。

《山河》是一首成功的青春传承曲,它以音乐为载体,搭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让当代青年与抗战先辈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这样的歌曲能够越来越多,让历史的记忆永不褪色,让抗战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中传承与发扬,激励着我们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山河,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