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亮残疾儿童的康复之路——记隆回启智聋儿康复学校周伟花

周旭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4 11:36:55

在邵阳市残疾儿童康复教育领域,有一位用爱心、耐心与坚守书写不凡的“老师妈妈”——周伟花。十八年来,她怀揣着让残疾儿童回归社会的信念,从一位普通母亲成长为残疾儿童康复事业的深耕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康复一人,幸福一家,欢乐一片”的责任与担当。

因爱启程:从母亲到“特殊教育者”的蜕变

1997年,周伟花的女儿出生,给家庭带来了无尽欢乐。然而,一岁时女儿因感冒用药导致双耳失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一度陷入绝望。为了让女儿“听见”世界、开口说话,她带着2岁多的女儿来到湖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在康复老师的指导下,日复一日地重复训练。当女儿终于喊出“爸爸、妈妈”时,点滴的希望在她心中生根“我要让女儿正常说话,更要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走出无声世界。”

2002年7月,这份母亲的执念化为行动。周伟花回到隆回县城,租用150平方米的民房创办了隆回启智聋儿康复学校,从此踏上了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之路。

砥砺前行:在艰难中筑牢康复基石

办校初期,资金匮乏是最大的难题。没有教具,她就收集广告纸、剪旧书图片自制卡片,陪着孩子们涂色画画巩固知识;没有课桌,就到其他学校捡拾废旧桌子,修补锯短后供孩子们使用;天冷时,她向亲友讨要衣物,为孩子们抵御寒冷。在旁人眼中,她成了收破烂的“垃圾老师”,但她从未退缩,只因心里装着孩子们渴望交流的眼神。

专业知识不足,她便主动求学。多年来,她先后奔赴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系统学习先进的康复理念和专业方法。她坚持将康复融入生活,带孩子们去游乐场体验快乐、去超市学习交流、走访亲友练习社交,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们融入社会。她用爱心、耐心与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成为家长口中最信赖的“老师妈妈”。

初心不改:让康复之路越走越宽

为给孩子们创造更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2015年,在政府支持下,学校迁至县原特殊学校场地。她四处借款筹措装修资金,带着家人清除院内杂草,带领施工队昼夜改造场地,将校园装扮成孩子们喜欢的模样,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康复成长。

随着政府救助项目的推进,听障孩子能免费获得昂贵的听辅设备,但专业康复训练必不可少。周伟花带领教师团队倾注全部精力,争分夺秒为孩子们开展训练,助力他们早日回归社会,减轻家庭的负担。十八年来,启智学校共招收残疾儿童618人,其中80%的听障儿童、40%的智障儿童通过康复训练进入正常学校融合学习,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践行着“做实康复服务”的承诺。

硕果芬芳:在坚守中收获认可与希望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社会各界的无私帮助以及家校共同努力下,启智学校不断成长。学校多次代表邵阳市参加全省听力语言康复明星大赛并斩获佳绩,推动邵阳市聋儿康复工作跃居全省前列;年年被隆回县教育局评为优秀单位,先后荣获湖南省人民政府“残疾人之家”、省残联“基层示范性康复机构”“基层示范性家长学校”等称号。周伟花本人也先后获得“‘十一五’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先进个人”“西嘉杯全国优秀听力语言康复教师”“隆回县劳动模范”等荣誉。

如今,周伟花依然坚守在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第一线。她坚信,在政府的重视、专业的康复和家长的配合下,残障儿童不是家庭的累赘,更不是社会的包袱,他们同样是天使,是祖国的未来。她将带领团队继续为孩子们保驾护航,让他们感受温暖、拥抱生活,用毕生努力践行“关爱残疾儿童,奉献一份爱心”的初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周旭)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