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丨湖南如何让丰收更有“高级感”

陈甸甸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9-23 17:08:03

2025年9月23日正值秋分时节,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当时光车轮驶向“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即将完成过渡,此次丰收节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意义。

这不仅是庆祝五谷丰登的节日,更是观察我国“三农”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一个展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立体舞台。在这个重要节点,湖南的丰收图景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不仅有沉甸甸的谷穗,更有一整套让“沃野生金”的创新范式。

2370148621244825820.jpg

2025年8月29日,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双桥镇丁塘村,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正在收割中稻。图源:东方IC

产业融合,让丰收更有“高级感”

传统农业的价值往往止于“种得好”,而现代农业的精髓在于“链得长”。

湖南是全国“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的重要阵地,然而,“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一度成为湖南农业的现实困境。受加工能力薄弱、产业链条短缺的制约,农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高产未能高效转化。如何突破“增产不增收”的瓶颈,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湖南的答案是:以“链”破局。近年来,全省大力推进绿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建设,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推动“作物变商品、一品带一链、一链兴一片”,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格局。

白箬育秧基地,为湘江新区规模较大的育秧基地之一。陈飞 摄

白箬育秧基地,为长沙湘江新区规模较大的育秧基地之一。陈飞 摄

省内稻谷加工企业正在努力探索“把每一粒谷子吃干榨净”的生产线、大力实施生猪屠宰加工能力提升工程等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今年1至7月,全省绿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营收5155.7亿元,同比增长4.8%。近年来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稳居全国第7位,创建了11个国家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涉农上市企业21家,居中部第1。产业链正成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与此同时,湖南多地以“资源变资产”为突破口,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产品迭代与服务升级,持续深化农业、文化与旅游的三维融合。

作为“常德香米”的核心原粮产地,常德鼎城区港中坪村不仅孕育着醇厚的稻米清香,更以万亩田畴、碧浪接天的壮阔景观成为乡村旅游热门打卡地。农业不再只是“种地产粮”,更成为可观赏、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资源。

图片

一批批村庄因文旅出彩、因生态增值、因体验升级,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把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收成变收入,乡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而是更多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这场悄然而深刻的“振兴实验”不只带来了人气与收入,更重塑了乡村的价值链和生命力。湖南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可以持续“变现”,乡愁记忆也能长出产业翅膀。

智慧农田的含“金”量,一直在上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

“沃野生金”的背后,是科技对传统农业的深刻改造。湖南正用智能化的“新农具”,耕耘着数字化的“新农田”,以数字化、智能化引领农业现代化进程。

湖南以国家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底座,聚力打造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科技在田间地头“扎根”,农民“指尖”种地、靠“云”增收,渐渐成为现实。

目前,我省已形成覆盖15个大类、40个小类、近百个品目的农机装备制造体系。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丘陵山区“无机好用”的痛点,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大胆推行“揭榜挂帅”机制,让科研力量为产业难题“揭榜”,为农业现代化“开路”。

2377355636501512197.jpg

2025年9月8日,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黄桥镇龙头村,农技员操作植保无人机对水稻进行施肥作业。图源:东方IC

今年7月30日,湖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了《湖南省促进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若干规定(草案)》,标志着湖南智能农机发展迎来政策“助推器”。明确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自主创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过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开展智能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科技攻关。草案将为智能农机企业提供研发、中试、展示展销等“全链条”服务。

农业现代化,说到底是农业科技的现代化。当智能系统代替人力、数据赋能田地,传统农业正脱胎换骨,走向精准、高效与可持续。

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4.6%,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5%,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6.42%。可以预见,一场从“靠天吃饭”到“靠技增收”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书写。

端稳“中国粮”,做优“湖南饭”。以体制机制创新破题,以科技自强开路。聚力打造种业创新核心平台——岳麓山实验室,瞄准生物育种科技前沿,为我们的“饭”和“碗”注入硬核科技底气。

既要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又要全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湖南正从“传统产粮大省”向“农业科技强省”迈进,从“为国家供粮”向“为国家育种”跨越。每一块智慧农田,都是未来农业的金色种子;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为大国粮安增添底气。

图片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的科研人员在进行育种研究。

丰收,从来不只是五谷满仓、硕果盈枝,更是一种价值的实现与文明的进阶。它既是大地对耕耘的回馈,更是时代为奋斗者铺就的荣光。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低垂的稻穗、饱满的果实,更是农业的昂首前行、农民脸上绽放的笑容。“沃野生金”,是一场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价值革命;“湘”当有味,是山水、人文与科技共同酝酿的滋味融合。

责编:万璇

一审:万璇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