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艺融合如何重塑民族记忆与文化身份?——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导引》作品的实践与启示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3 10:35:44

在当代文化创新与发展的进程中,体育与艺术的跨学科融合展现出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是重塑民族集体记忆、重构动态文化身份的生动实践。由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师生创作的原创舞武融合作品《导引》,荣获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便是这一趋势的典型案例。该作品可以作为案例进一步讨论体育与艺术跨界融合的价值内涵、价值维度和实现路径。

身体的文化叙事:从传统“导引”到当代创新

中国古代传统的“导引术”是将呼吸调治和肢体运动结合起来的一种中医传统的身体锻炼方法,作为身心合一的典型形态,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导引术”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武术,但二者都扎根于传统身体文化的思想沃土之中,其共同目标皆在于实现“身心同修”。原创作品《导引》正是以传统导引术为文化渊源,在“形神兼备、意气相随”的体育形态中,融会武术健壮之力,体悟舞蹈之美妙之音律,突出地体现出了体育美、舞蹈美。因此,作品创编团队在坚持传统导引术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化肢体语言,充分体现传统导引术在动作上舒展圆活、气息运转的特点,并融入现代舞台艺术的空间构造与节奏编排,从而彰显了传统身体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现代生命力。

体化记忆的传承:身体实践的文化意义

《导引》的创编旨在通过一种民族文化记忆的“体化实践”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学生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与反复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动作要领,并在实践中体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相比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这种“身体力行”的训练方式对学生的触动与塑造更为直接有效。同时也只有当其运用自身语汇表达传承的民族文化内涵,舞台呈现才能获得真正的艺术效果。在舞台表演情境下,每个表演者的肢体活动都可作为“体化实践”的具体载体,每次把握住呼吸节奏则是将“体化实践”文化融贯为一体的具体媒介。表演者以规范且统一的姿态表达出“体化实践”的美丽韵律,以具象化的肢体语言把中国的故事讲给观众听,在形式上打破时空界限,使传统身体文化精神在当代语境中实现再生与延续,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

文化身份的建构:从个体认同到集体认同

《导引》作品借助“中华文化传承者”融合的创作手段,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创新转变,在此基础上,“中华文化传承者”得以打通。学生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动作要领,更由此真正认同并内化民族文化,从而激发出坚定的文化自信。唯有在这种深层次认同的驱动下,表演者才能在舞台上精准而富有感染力地完成每一个动作。与此同时,学生亦切身感受到作为“中华文化传承者”的光荣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会促使其不断实践与投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文化认同也逐渐完成了由身体—心性—情感的运行链条,紧密联结起传统文脉与当下文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身的共同体意识以及责任感。

教育实践的创新:职业院校的文化担当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以《导引》作品创编、实践为契机,不断探索“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传承创新相融合”的教学实践路径。这一过程表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不只是传技授能,更在于通过教书育人创造新的文化价值。从《导引》实践经验来看,体艺融合不仅是呈现形式上的一种创新转变,也可以转变为具有实践性、感染力的文化教育,这是一种立足于身体体验的传统文化传承形式,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文化上的自觉意识,同时为打造“技能精湛、文化深厚、自信昂扬”的新体育人提供了新的可能。同时,这一模式亦为职业院校拓展文化育人的格局、创新育人手段提供了有益借鉴。

创新性转化: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启示

《导引》作品的创编可谓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成功实践。作品以文化解构的方式,发掘了导引术“形神共生、意气合一”的文化精气魂,并依据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完成了符合现代语境的创新创造。《导引》在“传统”之上又叠加了“现代”,呈现了“兼有传统意境与现代表达”的一面,从而提供了其他同类传统“古董”的某种标本与可能。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能仅仅停步于固有的表象化方式,更要在尊重原有传统的前提下探索符合当下时代的一种表达载体或者一种呈现方式。否则,便难以突破时空的藩篱,“活态传承”也将流于口号。需要强调的是,文化根基的养成并非依赖外在平台的给予,这是先天之养;至于如何通过平台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与学习,则是“后天之化”的结果。

通过身体性的实践活动实现体艺融合,《导引》不仅再造了民族文化记忆,也借助艺术形式使之再度生成动态的文化身份。以实践过程来看,《导引》作品体现出了体艺融合的艺术层面上的创新价值、文化层面上的精神价值和教育领域层面的育人价值,对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化更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范式。

(作者:严聪,系湖南体育职业学院讲师、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