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3 10:35:08
当昔日羽坛名将站上讲台,讲授精心打磨的课程;当曾经的举重冠军走向操场,示范标准的技术动作——在从专业赛场转型教育场域的过程中,退役运动员始终叩问初心,以行动为自己寻得“飞鸟投林”的好归宿。一方面他们将赛场积累的经验注入到教育场域,为体育教育带来实战视角;另一方面,他们在转型中重新深耕体育内涵,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下半场开拓新可能。然而完成这场转型并非易事,需面临多重挑战:不仅要跨越文化知识的壁垒,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及调整自己的工作模式,这对退役运动员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而“三阶三环”模式,或将成为帮助他们打通转型“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路径。
三阶递进,构建能力培养新体系
所谓“三阶”是指退役运动员转型进校园过程中需经历的三个能力发展阶段,即“储备期”“转化期”与“深耕期”。其中“储备期”主要是针对退役前的“预转型”,将一些文化通识课程、教育心理学选修等内容嵌入其中,以强化知识储备,为即将开启的新职业身份提前“播种”;“转化期”聚焦于刚退役时的“强赋能”,开展集中师范技能训练和教育实习渗透,助力运动员将体育专业技能顺利转化为向教学与管理能力;“深耕期”是面向上岗后的“精发展”,依托导师带教、专项教研和持续进修等机制,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水平、站稳讲台阵地、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三阶”立足人才的成长规律,采用阶梯式推进方式搭建起一条清晰且行之有效的路径。
三环协同,打造全方位保障生态
而“三环”,是指支撑“三阶”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三位一体的保障性生态,具体包括政策保障环、教育赋能环和实践融合环三部分。其中,政策保障环是基础环节,需从法律层面完善退役安置法规、设立转型岗位定向分配指标,出台专项经费支持转型培训和入职补贴政策,并以制度刚性扫清转型障碍;教育赋能环是核心枢纽,统筹协调普通高校、体育院校、师范院校资源,合力打造“体育+教育”融合课程体系,开通退役运动员专属教师资格认证通道,实现人才培养与校园用人需求精准匹配;实践融合环是能力涵育载体,依托中小学和运动队共建联合实践基地,采取“双导师制”(运动队教练+校骨干教师)开展沉浸式实习,达成“所学即所用,上岗即上手”的目标。三环互动叠加,最终形成“政策引领—教育提质—实践强能”的正向闭合赋能链。
双向赋能,开创体教融合新格局
“三阶三环”模式本质上是体教融合在人力资源维度的重大创新性实践,它突破了以往对退役运动员这一优质教育资源仅作单项安排的线性思维,能充分释放退役运动员巨大的人力效能;同时,将运动员身上独有的刚强、坚韧、拼搏、协作及遵规守纪的精神带入学校,让他们成为青少年的优秀榜样,有效推动体育精神的传播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该模式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提炼和推广,有望成为体育强国与教育强国的战略下“人才共育”的新模式范本。
“三阶三环”新赛道,不仅仅化解了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升级的难题,还以其为轴心,搭建起体育与教育双向赋能的“金桥”:将体育领域的奋斗拼搏精神植入到广阔的教育土壤;同时把深厚的教育内涵融贯于体育人才培养之涯,最终实现运动员个体价值彰显、体育教育质量提升与体育精神赓续传承的三方共赢。
(作者:严聪,系湖南体育职业学院讲师、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