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2 18:15:28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通讯员 田梦媛 傅海清
9月22日,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欢声笑语不断。72岁的独居老人张奶奶正和志愿者一起做手指操,“社区不仅每周有人来看我,还帮我修好了漏水的龙头。”老人脸上的笑容,正是虹桥社区基层治理成效的生动写照。
2025年以来,在凤凰县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沱江镇虹桥社区创新打造“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通过党建引领、专业赋能、群众参与,构建起覆盖全龄段的社区服务体系。一年来,1230名志愿者活跃在街巷,95%的居民满意度的成绩单,让这个位于旅游核心区的社区焕发新活力。
沱江镇虹桥社区创新打造“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
党建引领,织就基层治理“红色纽带”
“过去社区工作像‘撒胡椒面’,现在有了党组织的统筹,服务更精准了。”虹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徐维励边说边展示墙上的组织架构图。以社区党支部为圆心,19名党员骨干、3名专业社工和20余名志愿者骨干组成“红色联盟”,形成三级服务网络。
资源整合是这套机制的关键。社区联合15家单位建立“党群资源共享库”,吸纳老党员、老教师等组成“五老乡贤调解团”,联合社区民警、退伍军人组建30余人的“家园卫士”联防队,全年撬动社会资源超 15 万元,化解矛盾纠纷 53 起。今年端午期间,商户因占道经营发生纠纷,调解团成员用“老理儿+新法子”,两小时就促成双方和解。
社区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户外工作者驿站,打造“三位一体”服务平台,实现“一处阵地、多元功能”。在改造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了“三位一体”服务平台的魔力:上午是老人活动室,中午变身“银发餐厅”,下午又成为学生课后托管点。户外工作者小陈说:“能热饭充电,还能歇脚看书,这里就像第二个家。”
“微心愿”圆梦活动合影
专业赋能,精准服务破解民生难题
专业社工郑丰收的办公桌上,放着《民情日记》。今年初,她和团队完成入户走访1100余户居民、150余家商户,发放问卷1200余份,梳理出486条需求。“独居老人需要定期探望,游客反映街巷标识不清,这些都要分类施策。”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社区建立“派单—接单—评单”闭环机制。独居老人杜声福家电路老化,上午报修下午就有电工志愿者上门;留守儿童小龚的“想要新书包”微心愿,第二天就由共建企业认领。“目前337个微心愿全部实现,物资到位率、满意度均达100%。”社工站站长田梦媛介绍。
社会工作专家评价说:“虹桥模式可贵之处在于,既发挥社工专业优势,又通过‘1+1’结对把专业技能传递给志愿者,形成可持续服务力量。”
虹韵便民志愿服务集市活动
志愿聚力,群众参与激活治理末梢
每周三的“虹韵志愿服务集市”总是热闹非凡。法律咨询、义诊、家电维修等12个摊位前,居民有序排队。集市专设的“银发驿站”里,医生正给刘阿姨测血压:“家门口就能体检,太方便了!”
“旅游青年”服务队是古城一道风景。队长胡笑羽和队员们日均巡逻5.5公里,除了提供旅游咨询,还创新设计“古城打卡地图”。今年暑假,他们帮助16名游客找回失物,获得多封感谢信。
在“七彩假期”课堂,孩子们跟志愿者学苗绣、做手工。家长杨女士说:”双职工家庭最愁假期看护,现在孩子有去处,还能学传统文化。”数据显示,该服务已覆盖700余名儿童,好评率达100%。
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
记者手记
走进虹桥社区,最打动人的是那些温暖细节:老人助餐点的定制菜谱、调解室里的“和事佬“、志愿者马甲上的笑脸徽章。这里以“党建+”凝聚合力,用“专业+“提升质量,用“志愿+”激发活力,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正如社区党支部书记徐维励所言:“我们服务的是每个有温度的人生,目标是让每一位居民在社区烟火气中,触摸治理温度,感受家的温暖。”这或许就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目标的生动诠释。
责编:王振亚
一审:王振亚
二审:王文隆
三审:邹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