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湖南茶叶高质量发展“十强县(市)”常宁市:青山云雾育佳茗 茶香满径助振兴

    2025-09-20 16:10:04

青山云雾绕,千年茶香飘。在湘南大地之上,常宁——这个被誉为“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的美丽小城,正以一片小小的茶叶为纽带,串联起生态、产业与民生,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

今年以来,常宁市坚定不移地将茶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来抓,锚定“擦亮常宁塔山茶品牌”的目标,从政策扶持到科技赋能,从品质把控到品牌推广,一步步让这片“黄金叶子”成为瑶汉群众增收的“钱袋子”,为当地瑶汉群众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了蓬勃动力。

成绩单亮眼!常宁茶产业交出“十亿级”答卷

作为湖南省茶叶传统产区,常宁早已把“茶”刻进了地域发展的基因里。如今,以“常宁塔山茶”公共品牌为核心,这里的茶产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

规模领跑——全市茶园面积突破10余万亩,年产成品茶3000余吨,综合产值超10亿元,茶园面积和干茶产量双双稳居衡阳市第一,妥妥的“衡阳茶产业龙头”;

荣誉加身——不仅是湖南茶叶千亿产业7个重点县之一,还拿下了“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市)”“湖南茶叶十强生态产茶县(市)” 等重量级称号,品牌底色越擦越亮;

带动强劲——30余家茶叶企业(含3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衡阳市级龙头企业)、2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83 家茶馆、156 家线上线下门店,织就了一张覆盖全产业链的“茶经济网”。全市近3万人靠茶吃饭,主产区农民年务工收入近2亿元,茶叶从业者年均增收超2500元,塔山瑶族乡的产茶村更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真正让“一片叶子”带富了一方百姓。

四招发力!解锁常宁茶产业的“进阶密码”

能交出这样的亮眼答卷,离不开常宁在茶产业发展上的“精准施策”。从政策扶持到科技赋能,从品质把控到品牌推广,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政策“撑腰——真金白银筑牢产业根基。常宁市委、市政府将茶产业定为瑶汉群众脱贫增收的“当家产业”,自2004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统筹中央、省级农业项目为产业“输血”,还组建茶叶产业发展专班、出台《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政策红利落地。当前,2024—2025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全市新增茶叶1500亩,2716 亩老茶园完成低产改造,30 亩良种茶苗基地投用,更有1944 平方米精制厂房与 2000平方米粗制厂房(下半年投产)进一步夯实硬件基础,让常宁茶产业的“底气”更足。

科技“赋能”——院士专家把“实验室”搬进校园。常宁与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深度合作,省茶科所更是直接在常宁设立专家工作站,从产业规划、技术培训,到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全方位为常宁茶产业“把脉支招”。如今,专家团队每年上门培训茶类加工技术,优化机械化参数、研发机采鲜叶品质提升技术、制定加工规程,还全程指导“常宁塔山茶”品质标准实施,让茶农茶企告别“凭经验干活”,茶叶风味更稳定独特。

品质“把关”——从茶园到茶杯都是“有机范”。“生态、绿色、有机”是常宁塔山茶的金字招牌。为了守住这份品质,常宁在茶园管理和生产加工全过程严格按有机标准执行: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替代传统农药;指导茶企施用有机肥、种植有机绿肥,还建成生物农药、生物菌肥试验示范基地。目前,9家茶企通过有机认证,3.5万亩茶园获有机“身份证”,喝一口常宁塔山茶,满是大自然的清新味道。

品牌“出圈”——多管齐下让茶香飘全国。常宁在品牌推广上精准发力:2014年起,“品茗怀祖”“春茶采茶节”年年举办,成为展示常宁茶魅力的“固定 IP”,同时组织企业积极参与省级以上茶叶赛事与会展,累计斩获湖南省优质茶、杭州茶博会 “优质奖”、省农博会金奖等60多个权威奖项,以硬实力圈粉市场;建茶文化展示馆、打造5G智慧茶园,通过人民大会堂推广、刘仲华院士访谈、电视台广告等实现无死角传播。同时聚焦红茶赛道,引进2条先进生产线,由省茶科所定制标准工艺,深化协会合作,2家企业产品入列“五彩湘茶”行列,常宁红茶在广东、山东、内蒙等地收获大批客户。

未来蓝图!以 “六个一” 目标续写茶韵新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常宁也清醒地认识到茶产业的“短板”:品牌知名度仍需提升,市场占有率有待扩大;部分茶企实力弱、管理落后,缺乏高素质人才;精深加工技术有差距,茶叶品质特色不明显;企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我们不仅要传承千年茶脉,更要用科技为常宁塔山茶赋能,让贡茶品质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谈及未来规划,常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吕晓毛表示,常宁已规划好“六个一”的未来蓝图:打造“常宁塔山茶”地理标志,建设一个茶叶交易市场和一个茶文化展示区,创建一个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打造一支专业队伍,完成10万亩高标准有机茶园建设,建立一套完整产业服务机制。通过全链条融合发展,让茶香飘得更远,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文/肖静 摄像/郭栋梁 视频出镜/连晴晴 后期/龚武祥)

责编:吴汶奕

一审:吴汶奕

二审:王珊

三审:熊佳斌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