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0 14:49:31
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9月19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星火少年 绿色卫士”自然科普行活动现场,探寻答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小学校长赵冰清以这句充满历史力量的话语,引出学校的育人理念,“我们每月开展‘星火少年’评选,并组织孩子们参与河边清理垃圾、生态文学讲座、标本馆参观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感知和行动中理解生态、守护环境。”她表示,每一位“星火少年”不仅是一个荣誉称号,更是一名绿色小卫士。学校将红色基因中的信念与奋斗精神,融入绿色生态教育,引导孩子们走进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让生态文明的火种如星火般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第一组的同学请跟我来!”本次活动在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植物标本馆举行。来自长沙市岳麓区新民小学星火萌芽(科普)社的60名“星火少年”被分为四个小组,以“大手牵小手”的形式,在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志愿者的讲解和带领下,依次参观了鸟兽馆、两爬馆、无脊椎馆和植物馆四大主题展馆。
走进馆内,孩子们瞬间化身“小小科学家”,一边认真聆听专业讲解,一边仔细观察并记录细节,在感受生命多样与神奇的同时,逐步解开标本背后所隐藏的自然科学密码。
“这是湖南最后一只野生华南虎的标本,当年在岳麓山被发现,如今它成了我们生态保护的‘活教材’。” 在鸟兽馆,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范雄伟指着威严的华南虎标本,向孩子们细细讲解:“大家看它身上的花纹,这是天然的伪装,能帮它在山林里隐藏自己;再看牙齿的磨损程度,能推断它生前的饮食习惯……可惜这种珍稀动物已经功能性灭绝,这更提醒我们要守护好现在的生态环境。”
无脊椎馆里,学生志愿者的讲解充满童趣。“你们看过《海绵宝宝》吗?这里面不仅能找到海绵宝宝,还能找到派大星、蟹老板和章鱼哥呢。” 志愿者一边介绍海绵、海胆、章鱼等无脊椎动物标本,一边延伸讲解寄生虫生态、医蛭药用价值等知识,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理解“每个物种都是生态链的一环”。
两爬馆内更是惊叹声不断:魟鱼如何用独特技巧捕食?海马为什么是“爸爸”负责育儿?“活化石”中华鲟见证了多少地球变迁?娃娃鱼、蝾螈的进化有哪些奥秘?志愿者的讲解让孩子们围着展柜不愿离开,纷纷追问“为什么”“怎么办”,对“保护两栖爬行动物”有了更真切的认知。
在植物馆,志愿者则带领孩子们领略了植物的“生存智慧”:亿年硅化木见证地球变迁,食虫植物用“陷阱”捕捉昆虫获取养分,椰子靠海水漂流传播种子,热带雨林里的板根、附生、绞杀等现象展现着自然的神奇,兰科植物与蛾类的协同进化更是彰显“大自然的默契”。“原来植物也有这么多‘小心思’!”孩子们忍不住感叹,对“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生态家园”有了更深的理解。
“读有字之书,更要读自然这本‘无字之书’。”范雄伟介绍,此次活动是学校与小学搭建“大学—小学”自然科普教育共同体的又一次实践,目前双方已联动开展十余场研学活动,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与生态的重要性。
“我们希望‘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一种责任。”赵冰清表示,学校积极响应“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绿色卫士下三湘”的号召,依托“绿色卫士”项目,新民小学与湖南师范大学生科院打造“馆校科普共同体”,新民小学下一步将继续深化馆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博物馆等“社会大课堂”资源,通过更多样的科普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努力培育心怀生态敬畏、兼具红色初心与科学精神的青少年,让“星火”点亮绿色未来,让“卫士”守护美好家园。(肖静 舒丽娟)
责编:肖静
一审:肖静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