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09:10:08
湘中偏北,群山环抱间,一片翠绿正悄然改变着一个县的命运。这里是桃江县,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如今正以一片小小的绿叶,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茶产业是桃江的传统优势产业,更是富民产业。”桃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坚介绍,桃江县茶叶年产量曾居全国重点县第四位,是湖南省15个主要产茶基地县之一,曾承办全国茶叶生产、收购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全国茶叶机械加工座谈会,2007年被湖南省政府确定为茶叶种植优势区域县与重点发展县,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前十名、湖南茶叶千亿产业重点县。
家底:“茶叶之乡”的“现代底气”
走进桃江,茶园是最动人的底色。目之所及,层层叠叠的茶山,一垄垄茶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泽。风过时,枝叶轻晃,连空气里都浸着淡淡的茶香。
在这片绿色版图上,数字讲述着产业的实力:8万余亩茶园,年产鲜叶7万吨。全县150家种植加工主体协同发力,2024年,桃江茶产业综合产值达34.18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加工产值24.66亿元、第三产业产值 9.53亿元,从鲜叶采摘到成品销售,从茶园观光到文化体验,一条全产业链已然成型。这些数字背后,藏着桃江茶产业从种植到加工的硬核底气,更映照着茶农指尖的增收希望,每一片茶叶都在书写着“叶变金”的民生故事。
什么是产业实力最鲜活的注脚?走进桃江县的茶园,便能找到答案。
灰山港镇“甘泉山茶业”茶园获湖南省绿色食品基地认证,翠绿茶垄在阳光下延展;大栗港镇汇泉农业千亩环湖高山茶园,既是采茶基地,也是“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游客可采茶、制茶、赏湖景;武潭镇华莱茶旅综合体的生态茶园,有机种植与观光体验相得益彰。加上雪峰山茶场“全国最美茶园”的金字招牌、浮邱山百年老茶园的历史厚重,为桃江茶产业发展筑牢了原料根基。
破局:多维度发力的 “桃江智慧”
桃江茶产业的崛起,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一套精准的“组合拳”。
政策护航,为产业定方向。从省级“茶叶强省”战略,到市级将桃江纳入“雪峰山脉优质黑茶带”、打造“中国黑茶产业中心”核心区,再到县级专题研究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县委常委会会议专题部署,成立茶业协会党支部统筹协调,安排200万元引导资金投向标准化茶园、技术升级与茶旅融合;供销社更以社会化服务,覆盖5.47万亩茶园,让机械化作业率同比提升20%、每亩茶园同比节本增效5%,直接惠及百户茶农,政策的“组合拳”为产业装上了“加速器”。
效益惠民,让茶农有奔头。一片叶子,撑起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年均带动2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从业人员年均收入近3万元。珍眉茶出口势头更猛,浩茗茶业在2025年海外订单爆火,预计年出口额超500万美元,产品覆盖 “一带一路”20 多个国家,“种茶能致富、制茶有奔头、卖茶有市场”成为桃江茶农的共识。
品牌立魂,让好茶有名气。桃江构建起“三色品类协同”与“高中低档全覆盖”的品牌体系:“桃江竹叶”拿下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茶连年获省市金奖;黑茶实力出圈,2022年获第七届亚太茶茗大奖赛金奖,2024年再夺俄罗斯联邦农业部最佳产品国际竞赛银奖;6 个乡镇纳入安化黑茶原产地认证,珍眉茶年加工超5万吨。中端红、绿、黑茶超100种,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三产融合,为产业拓空间。汇泉农业的“茶园+旅游”模式率先破题,全国森林康养基地里,“采茶体验+茶文化研学”吸引游客络绎不绝;华莱茶旅综合体的生态茶园,将“种茶”与“赏景”结合,带动第三产业产值达9.53亿元。
如今的桃江,茶园不再只是“产茶的地方”,更是乡村旅游的打卡地、文化传承的载体,“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融合之路,让茶产业的边界不断延伸。
未来:向“万亩高山富硒茶园”迈进
站在新起点,桃江的茶产业蓝图已然绘就:未来三年,将通过低产茶园改良、标准化建设、加工装备提质升级,打造三个万亩连片高山富硒生态茶基地,为高端红茶、绿茶提供高品质原材料,持续做大珍眉茶出口规模。
下一步,桃江将继续强化政策保障,以土地、税收、人才优惠吸引资源集聚;深化“做强绿茶、做优红茶、做大珍眉茶、兼顾黑茶”方略,重点擦亮“桃江竹叶”地理标志,研发黑茶 “四化”产品与特色新茶饮;推动松木塘镇、高桥镇和浮邱山乡打造高山茶、溪谷茶、富硒茶特色产区,让茶园变景观、产业成集群。
从传统茶乡到现代产业,从一片叶子到富民支柱,桃江正以茶为媒,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稳步前行。当晨曦洒向连绵的茶山,采茶姑娘的歌声在山间回荡,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更具竞争力、更富文化味、更能惠民生的“桃江茶产业时代”,正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悄然开启。
(文/肖静 摄影/郭栋梁 出镜/连晴晴 后期/左观奇)
责编:吴汶奕
一审:吴汶奕
二审:王珊
三审:熊佳斌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