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09:07:36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考卷上,湘潭以一片茶叶作答——“韶山红”茶业区域公用品牌,既是对千年茶脉的延续,也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它从湘潭的沃土中生长,在标准化的体系中壮大,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焕彩,最终将“红色文化、绿色产业、金色品牌”的愿景,酿成了一杯浸润人心的醇香。
产业筑基:从“千年茶脉”到“茶产业链”
湘潭的茶香,早已飘荡了千年。作为“五彩湘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潭自古便是南方茶乡的璀璨明珠:曾有10万亩茶园如绿毯般铺展山间,高峰时1700吨的年产量印证着产业的盛景;湘乡红茶更以“斗米斤茶”的稀缺品质远销海外,让中国茶的醇厚在异国落地生根。这份刻在土地里的“茶基因”,为“韶山红”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真正让这片茶叶焕发新生的,是湘潭独一无二的红色禀赋。作为伟人故里、世界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三级供销部门敏锐捕捉到“红色+茶”的融合契机,紧扣消费市场品牌化趋势,共同创立了“韶山红”。
2022年,湘潭市委、市政府进一步锚定高质量发展茶叶产业目标,以“品牌创建为先、市场运营为主、产业培优为根”为路径,将“韶山红”打造成统揽全市茶品类的核心 IP,推动千年茶脉向“茶产业链”跨越。
如今,这条产业链已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升级:覆盖红绿茶全生产流程的自动智能化生产线,从鲜叶杀青、揉捻到发酵、干燥、包装,每一步都由智能系统精准调控,既保障了品质稳定,更让传统茶产业搭上了“数字快车”。截至2024年,“韶山红”年产量达410吨,年营业额突破1.3亿元,带动全市茶产业综合产值达5.48亿元,2万余名茶农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千年茶脉,终于在红色赋能下,结出了富民强市的硕果。
品牌铸魂:从“地域特产”到“红色文化符号”
若说产业是“韶山红”的骨架,那么标准与文化便是它的灵魂。为了让“地域特产”真正成为“金字招牌”,“韶山红”从诞生之初便锚定“标准化”方向:2025年3月1日,《韶山红 第1部分:红茶》《韶山红 第2部分:绿茶》两项团体标准正式实施,其中红茶标准更入围全省供销系统标准化项目,为每一片茶叶划定了“品质红线”。
严苛的标准,换来了市场与权威的双重认可。自2022年起,“韶山红”的荣誉簿不断增厚:中国中部农博会金奖、湖南茶叶“三茶统筹”示范品牌,连续两年入选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案例”与“品牌建设优秀案例”,2024 年再获湖南红茶品牌推介大赛二等奖;湘潭市供销合作总社也连续两年获评“湖南省千亿茶产业建设先进单位”。
“湘潭的茶,既要守住历史的根,更要扎稳时代的脉。” 湘潭市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监事会主任唐亮介绍,“韶山红”品牌结合湖湘文化、红色文化与湘军精神文化特征,推出 “历史伟人系”“文化名人系”等23款产品,以及“标志地名系”5款特色茶品,并成功申报注册“潇湘碧泉芽”“三湘文运”等子商标。2024年5月,与省茶集团联合开发的2款新品,更以湘潭文化为魂,让消费者在品茶时,既能尝到茶香,更能读懂这片土地的红色记忆。
文旅共兴:从“一杯红茶”到“红色体验游”
“韶山红”的价值,早已超越了“一杯红茶”的边界。依托韶山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品牌创新探索“茶产业+旅游+互联网”模式,让一片茶叶成为连接“品饮”与“体验”的桥梁,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
线下,“韶山红”的身影活跃在每一场文化盛事中:连续三年举办市级茶文化节和品牌推介会,多次亮相北京国际茶业展、上海进博会、湖南茶博会等重要平台,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湘茶魅力。
线上渠道同样多点开花:电商平台打破地域限制,让“韶山红”从伟人故里走向全国各地;企业定制产品则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品牌覆盖面。截至2024年,“韶山红”已拥有 3家旗舰店、21家授权加盟店,同时针对年轻群体与红色旅游客群,研发茶周边新品,让“红色体验游”的场景更丰富、更鲜活。
从千年茶脉的传承,到茶产业链的崛起;从地域特产的突围,到文化符号的树立;从一杯红茶的醇香,到全域体验的升级,“韶山红”的每一步,都踩着乡村振兴的节拍。而“韶山红”茶品牌的崛起,更让这片土地的茶故事有了新的注脚:一片茶叶,足以浸润一方水土,振兴一方经济。
(文/肖静 摄影/郭栋梁 出镜/林钰芊 后期/郭栋梁)
责编:吴汶奕
一审:吴汶奕
二审:王珊
三审:熊佳斌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