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7 11:44:56

近年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聚焦汽车人才培养领域,针对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创新项目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符、项目载体虚化、学生创新实践机会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创新性提出“四项融合、作品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实施专创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系统开发具有汽车专业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普适性课程”,重点训练学生的创新基本素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开发汽车技术技能与创新能力融合培养的“专创融合课程”,根据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创新能力培养要求,重构汽车专业群“强基+专技+专项”模块化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全面夯实创新能力所需的技术技能素养,强调作业变作品,强化创新实践和创新转化。

实施研创融合,引导学生参与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依托湖南智能驾驶实验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实验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聚焦高精地图、智能驾驶、车路协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测试等领域,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验、产品研制和样机生产。

实施赛创融合,通过制作实物作品激发学生创新潜力。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引入“挑战杯”“创青春”等不同类型赛事,推进比赛内容与形式创新。同时,开辟汽车相关的专项赛题,建设汽车设计与仿真实验室、巴哈赛车制作基地、方程式赛车制造基地,引导学生团队针对性的进行方案设计、产品创新设计和实物作品制作。

实施产创融合,通过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对接,实现技术技能创新与产业需求协同。学校近年来打造了中车电动汽车产业学院、宝马BEST项目基地、北京汽车BSEP基地等汽车品牌校企合作基地14个,建新能源汽车测试与检验中心、智慧交通数据采集中心、汽车技术服务中心。近年来,师生团队先后为合作企业开展工艺改进、技术改进30余项,相关专利转化25项,有效提升了学生汽车技术创新应用的综合能力。

围绕“基于作品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主题,学校已立项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14篇,出版专著1部。实践表明,以作品为载体推进“四项融合”,使抽象知识具象化,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及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了创新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改革实施以来,项目团队及相关成员在汽车领域获得教学能力比赛/技能竞赛奖17项,其中国家级6项;围绕创新能力培养立项湖南省精品课程1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指导学生获得双创大赛奖33项,其中国家级奖项8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获得国家专利53项、著作权授权30项,研制无人驾驶旅游观光车等实物作品6台,形成良好的示范引领效应。近年来,学校汽车类专业在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排名(金苹果)持续位居前2,毕业生中从事测试、装调、标定及研发助理等高端岗位的比例超过20%,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以上。(陈刚)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