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7 00:41:11
一片叶子,从战国的文字记载中萌发,在沅水之畔的沃土上生长,历经千年炒青的烟火、百年出口的帆影,终成富民兴县的“金名片”;
一方水土,以历史为脉、以科技为翼,将深山云雾滋养的生态馈赠,化作舌尖流转的甘醇茶汤,书写着三产融合的振兴篇章。
桃源茶的故事,不仅是一片茶叶的进化史,更是一座千年茶乡以茶为媒、向新而行的时代答卷。
千年茶香: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产业根基
走进桃源,茶香里飘着的是跨越千年的时光味道。这里的种茶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派司马措攻占楚地黔中郡,茶饮文化随之传入洞庭湖流域,成为桃源茶史最早的文字印记。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五溪蛮时,当地人以“三生汤”助其抗疫,可见茶在当时已融入生活肌理。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写下“斯须炒成满室香”,更是清晰记载了桃源炒青绿茶的工艺雏形。
真正让桃源茶走向广阔天地的,是红茶的崛起。咸丰七年,闽赣茶商在沙坪设庄收茶,试制工夫红茶;清同治四年(1865年),桃源红茶正式规模化生产,以“湖红工夫”之名远销欧洲,成为海外市场的“香饽饽”。
上世纪50年代,国家确定桃源红茶县的定位,着手发展茶产业,国营湖南省桃源茶厂在沙坪诞生,专司精制出口功夫红茶。1957年全国红碎茶技术实验会、1959年全国制茶机械自动化经验会在此召开,98个茶厂的代表齐聚一堂,桃源茶的产业地位可见一斑。
一个半世纪风雨兼程,桃源茶业几起几落,唯有这片叶子的生命力愈发强劲。如今,全县茶园面积达15.97万亩,155家加工企业星罗棋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省级龙头企业4 家,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全国茶业百强县”“全国红茶重点产区”等称号,是对这份坚守的最佳注解。3万多户茶农因茶而富,“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愿景,正在青山绿水间生动铺展。
三链同构:从品质坚守到品牌跃升的突围
“好茶叶是种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 在桃源,这句话被刻进产业发展的基因里。为了守住“舌尖上的安全”,按照品种良种化、栽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操作省力化要求,全县建成以“桃源大叶”良种为主的标准化茶园12万余亩,占总面积75%。
科技的力量,让传统茶业焕发新生。茶园里,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与温湿度,智慧管理替代了“看天吃饭”;加工车间,光谱萎凋专利技术让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显著提升,花香层次更馥郁;实验室里,与湖南农业大学共建的“茶叶科技小院”,将近百项涉茶专利、技术规范写在田间地头——“桃源大叶红茶加工技术”获县、市科技进步奖,“产业化关键技术”入选省科技成果登记,科技赋能让产业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
品质筑基,品牌扬帆。桃源构建起“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矩阵:“桃源野茶王” 200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价值9.39亿元;“桃源大叶茶” 摘得 “湖南茶叶十大公共品牌”,价值12.18亿元;“桃源红茶”更显传奇,2016年获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2025 年再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认定,品牌价值6.01亿元,斩获“中茶杯”特等奖、中国茶叶学会“五星名茶”等30余个国内外奖项。
为了让好茶走出大山,桃源打出“线上+线下”组合拳:在全国设立茶企直销品牌形象店,“桃源红茶节”“硒博会”连年举办,高铁专列冠名“桃源红茶”,沿着京广、沪昆线联通12个省会城市群;梦九里、百尼茶庵等企业深耕电商,抖音、淘宝店铺让茶香飘向千家万户。从大山深处到都市橱窗,桃源茶的“朋友圈”越做越大。
融合共生:从一片叶子到一串风景的蝶变
在桃源,茶从来不止是饮品,更是串联起文化、旅游、体育的纽带。茶庵铺镇的“茶BA”乡村篮球赛,已连续举办16届,2023年更名后,将茶香与赛事激情融合,场边的茶摊、中场的茶艺表演,让千年茶镇洋溢着年轻态。
岩吾溪村的“三馆一中心”里,学生们在茶展馆了解历史,在体验馆学制茶,攀岩、射击等拓展项目让茶研学充满乐趣。这里已接待10万余名中小学生,成为“茶旅+研学”的样板。而 “桃源县城—茶庵铺”“桃源县城—桃花源—沙坪”两条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更是将茶园、古村、民宿串联成珠,里宝山的网红茶园、松阳坪的望乡民宿,让游客在品茶观景中读懂桃源。
这份融合的力量,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能。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茶农”模式,茶农获得租金、薪金与分红;通过推动茶旅深度融合,积极发展“茶旅+民宿”“茶旅+文化”“茶旅+研学”等新业态,带动茶农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同时,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茶农参与”的模式,引导茶企和茶农建立“命运共同体”,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的8905个脱贫户从中受益,人均增收1000多元,实现了稳脱贫共致富。
从战国的初萌,到如今的产业繁盛;从沙坪古渡畔的第一声茶商吆喝,到国家地理标志的权威认证;从深藏山间的野茶,到助力振兴的“富民金叶”——桃源红茶,以千年时光慢酿一壶穿越历史的醇香。这片绿叶,既浸润着岁月沉淀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千家万户的致富梦想。如今,它正乘着乡村振兴的浩荡东风,香飘万里,走向世界。(文/肖静 摄影/郭栋梁 出镜/张雨嫣 后期/姚昂希)
责编:杨柳彬
一审:杨柳彬
二审:王珊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