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球菊:鞠躬尽瘁守初心,笃行致远绽芳华

  科教新报   2025-09-10 16:08:35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朱爽

余秋菊,1964年生,中小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慈利县甘堰乡小学、宜冲桥乡中学、溪口镇中心完小任教,获1999年全国语文教师范文写作比赛优秀奖、曾在首届慈利县教师大会接受表彰,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先进个人、县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撰写的论文《浅谈自辅教学实验中“读”的培养》获得省一等奖。

晨曦微露,刚刚结束晨练的余球菊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教学楼,迎接着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心才踏实,我看到他们齐整地坐在教室,我也安心。”教室里,几个提前来晨读的孩子立刻抬起头,笑着喊 “余老师早”,她也笑着点头,顺手帮靠窗的孩子把歪掉的课本摆正,“晨读声音再亮一点,精气神就更足啦!”

课堂上,与学生共成长

从“菊姐姐”“菊阿姨”“菊妈妈”到“菊奶奶”,不同的称呼是余秋菊在讲台上留下青春岁月的最好印证。35年的班主任生涯,陪伴她的是一个泛黄的笔记本,上面记着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难点;还有一沓用橡皮筋捆好的便签纸,随时准备给上课走神的孩子写句鼓励的话。据学校老教师回忆:“余老师曾告诉我,‘每个孩子在学校可能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学生,但别忘了,在家里他们也是爸爸妈妈捧在手心的宝贝。’” 用爱做教育的底色,余秋菊从不纸上谈兵,课间的她总会在走廊上 “偶遇” 几个学生,拉着他们问最近的学习进度;总惦记着班上的留守儿童,时不时买些小文具和小糖果……

她明白,大山里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陪伴,陪着学习、陪着做游戏、陪着吃饭……“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就这样,她成为了学生心中最“浪漫”的老师。即将退休的她,仍坚持陪着孩子们参加广播体操比赛,当全场为他们响起热烈的掌声时,有孩子大声说: “余老师都这么认真,我们就更要认真跳了!”那一刻,余秋菊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

教研中,与时代共进步

今年是余球菊工作的第41个年头,论语文的教学体系,她早已了然于胸,是溪口完小语文中的“老大姐”。她总说:学无止境,知识每天都在更新,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学到的是“过期”的知识。她用着老方法,努力跟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虽然步伐如她的年龄一般沉重了些,但是对待孩子的教育,却从未因为年龄而缓慢前行。她的脸虽然因为时光而增添了几分印记,发丝也因为课堂的映照多了几分白丝,但她一见人就笑眯眯的双眼,让年轻老师都不由自主地想与她亲近。看到年轻老师用多媒体课件让课堂变生动,她主动请教“怎么给课件加动画”“如何用短视频导入新课”;年轻老师遇到教学难题,她也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

灾难前,与学校共进退

2025年6月,慈利县受强降雨影响,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为保证校园安全,学校组织教师转移物资,六旬老将余球菊带着一颗炽热的心义无反顾冲在了最前线,她说:“在溪口完小待了20多年,这儿就是我的家,我必须与学校共进退!” 抬书、搬桌子,脏活累活儿她毫无怨言。洪水消退,她第一时间赶回学校,清理被洪水浸泡的书籍,反复清洗、擦拭教具……泥水、汗水早已交织在一起,直到校园恢复往日的生机,她才长舒一口气,脸上展露出一丝轻松。

生活中的她也是个“热心肠”,遇到谁家水管坏了,门锁坏了,她立马招呼老伴儿带着扳手,螺丝刀援助;遇到学校年轻后辈面对困惑踌躇不定时,她又会像个姐姐、妈妈一样,用她的话语,让不知所措的后辈感到温暖……在她看来,溪口完小不仅是一个工作单位,更是一个家。

41载春秋,这朵坚韧的 “菊花”,在贫瘠的土地长出希望,让山里的孩子看见更远的世界。夕阳西下时,余球菊又一次走在放学的路上,身后跟着几个叽叽喳喳的孩子,他们正围着她讲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余晖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小小个头却被这群“小太阳”簇拥得光芒四射——一如她41年来走过的教育路,平凡却坚定。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