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21:26:52
9月10日,又是一年教师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近长沙理工大学几位老师与学生的故事,聆听那些在日常点滴中悄然生长的情谊。
心怀热爱,温暖真诚
谈及为何选择成为一名教师,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莹老师说道:“因为自己从小就觉得教师这个职业特别‘威风'。”但随着自己走上讲台,她才发觉原来小时候觉得老师“威风”,其实是在敬畏老师,敬畏这份职业背后的责任和知识的传递。如今,社会越来尊重和认可“教师”这个职业,这份尊重和认可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教师节”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沈老师回忆起去年教师节的一段温暖经历,有一名比较内向的学生发了一段较长的信息,表达平时对他的关照的感谢,起初十分意外,随后表示:“自己其实并没有特别关照这位学生,就是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无意点到这名同学回答问题,他支支吾吾说‘能不能不回答,我害羞'。”正是这次接触,让沈老师开始在课堂上多留意他,也常常鼓励他勇敢表达自己。
这些看似微小的关心与鼓励,慢慢在师生之间搭起了一座心与心的桥梁。这份在日常点滴中积累起来的深厚情谊,不喧哗,却温暖而坚定。
师恩难忘,润物无声
长沙理工大学21级毕业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高伟博最怀念的是教授他数学分析的全宏跃老师。抽象的概念、严谨的证明,复杂的计算,数学分析这门课令许多人望而生畏。然而,全宏跃老师的出现,却使得同学们对这门课的印象温柔了许多。
“一场考试是决定不了一个学生是个怎样的人的。”这是全老师在数学分析考试前对学生们说的话。彼时,紧张的备考氛围笼罩着教室,许多同学担心无法通过这门“噩梦”般的课程。但全老师的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安抚了大家焦虑的情绪。更重要的是,他让学生们看到了一位学者对知识朴素的敬畏、对不同教学方式的理解,而非仅仅对分数的追求。
而真正让高伟博念念不忘的,是全老师在他考研路上的无私帮助。考研的暑假期间,全老师担任数学分析的答疑老师。课前,全老师会主动走过来与他聊天询问他的目标院校,微笑着鼓励学生向着自己的目标院校前进,提供自己的建议和帮助。
“其实我和全老师大学四年并没有太多的沟通,”高伟博感慨道,“但他总是愿意非常主动的来帮我答疑解惑,关心我的未来考研发展方向,真的很感动。”这份突如其来的关怀,不仅仅是一通电话的承诺,更是一种精神的支撑,让他在考研的艰难岁月中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信任与支持。
亦师亦友的引路人
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刘卓远学长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师生之间那些超越课堂的温暖连接。在注重实践与创新的工科领域,老师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学生铺就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坚实之路。
“罗亦欧老师非常关注学生情绪,与学生打成一片。”刘卓远的语气中满是敬佩。在大学这个重要的人生阶段,遇到一位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关注学生心理成长的老师实属难得。罗老师用自己独到的教学方式,在思想、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关爱着每一位学生,成为了校园里少数能真正与学生成为朋友的老师。
在就业指导老师梁莹的帮助下,刘卓远成功明确了能动专业的就业目标。“梁老师给予了我们一双识别企业优劣的慧眼,让我们能少踩坑。”这种前瞻性的职业指导,让学生们在踏入社会前就做好了充分准备,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面对工作中倒班的压力,刘卓远想起了彭博老师的教诲:“倒班是能动的必经之路,学真技术谋好发展在运行部门倒班是不二之选。”这些话语成为他在困难时期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展现了教师言传身教的深远影响。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看到:真正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碰和人生的引领。那些曾经的点滴关怀,终将汇聚成学生前进道路上最温暖的光芒。在这个属于他们的日子里,我们向所有默默付出的老师们致敬,愿这份温暖与信任,在一代代师生之间,生生不息。(康一冉 李泰羽)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我要问